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一般都采用直观教学,到了高年级,直观教学相对少了,因为老师们认为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但是,笔者在高年级的方程教学时,运用直观教学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评课.就是听课者对所听课的整体或某部分、某方面的评价。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变量:上课者的身份、上课的目的、课的类型、课的内容、课的质量、听课者的身份、听课的目的、听课者的教学理念等等。删繁就简.下面就从有效性的角度来谈如何评价一节小学数学课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这一内容,让学生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很多课堂,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了长短不一的多根小棒,然后由问题"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驱动,学生进行拼搭,并记录下结果。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三  相似文献   
4.
下面是六年级下学期一节复习课的片段: 师: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生:(a+b)c=ac+bc. 师:计算下面几道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3.52×1.7+1.7×6.48 (2)15.26×7.3-5.26×7.3 (3)89×101-89 (4)18×(1/2+4/9) (5)(48+64)÷16 (6)18÷(1/2+9/10) 第(1)~(4)题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正确.第(5)题,全班45人中,有35人计算如下:(48+64)÷16=48÷16+64÷16=3+4=7.第(6)题,有30人是这样计算的:18÷(1/2+9/10)=18÷1/2+18÷9/10=36+20=56.  相似文献   
5.
在准备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我着重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在本节课的结尾部分提升一下,形成最后一个高潮?想了许多方案,都被否决了。冥思苦想中,一个想法出现了。例1是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题承载的任务是让  相似文献   
6.
片段回放 下面是六年级下学期一节复习课的片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