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由主义以绝对的个人主义为理论前提,忽略了个人的政治义务和公共责任,导致社会公共精神的匮乏。霍布斯以"利维坦"的国家象征阐释了个人的政治义务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对于校正极端个人主义自由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启蒙时代阐扬的政治法律观念,对西方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深远影响。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启蒙哲学,存在着诸多歧义的理解方式与实践形式。霍布斯从特定的人性论立场,对自由主义的成立前提即利维坦国家,做出了奠基性的解释。随着"权利时代"的来临,"利维坦"却被彻底遗忘了,但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的学院制教育,其目的首先应当是进行理论思维与学术思考能力、反思和科学批判精神的培育。作为人文学科的法律教育,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对知识体系和理论思维的系统训练。"经典"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在对经典文献细致析理和批判性阐释的基础上,培养法律的理性思维方式,进而弘扬法律的精神和理想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活里,政府、知识界和社会公众都在言说教育。因为教育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命运和每个人的幸福,是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精神基础。那么,如何实现教育的理想促进社会发展?怎样造就人的好品质和健全的情感?如何通过接受教育解决生存的难题,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校训是大学的精神与灵魂,表征着大学的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宗旨与功能的精神性表达。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训。从校训中可以辨识出大学的独立品格、教育理念和公共服务的精神。大学校训所承载的高贵、距离、批判与担当精神应代代相传以至永恒,由此才能真正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现代社会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基地,大学精神是社会的灵魂,表征着时代的精神状况。学术生态环境是大学精神的风向标,直接决定着大学目的和功能的顺利实现。学术生态环境的异化源于行政权力的过度压制和社会功利思维的宰制。尊奉大学的精神和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重建合理的学术生态环境,走出功利、浮躁和虚夸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每个民族都在新的时代重新书写着自身的历史。基于不同的知识立场和情感立场构成不同的历史叙事。如何看待历史,关涉到民族精神的延传、文化复兴和未来发展的路向。价值合理主义的历史叙事即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表征强化着归属感和精神家园感。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应以文化认同作为历史叙事的原旨和文化复兴的基点。  相似文献   
8.
法家的"法治"建立在暴政统治和严刑酷法之上,重刑主义的理念是以恐惧为基础来建构政治秩序和社会制度,但却因极低的制度理性而无法维系长久。法家悲剧命运既表明法家的理论设计能力存在致命弱点,也说明暴政必然被更大的暴力所摧毁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