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业协定》与国外农业补贴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关贸总协定到乌拉圭回合,世界农产品贸易问题步履维艰。但最终《 农业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农产品贸易向自由和公平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清楚地认识到,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目前世界各国对本国农业均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谨慎保护的态度并且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这种保护将继续存在。我们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遵守《农业协定》规定,同时充分利用国际规则提供的各种保护空间,研究学习其他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措施和发展趋势,积极完善和发展我国农业支持政策、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四季恋歌     
春天的眼神 下午第三节自习课的时候,我把这个男孩儿叫出了教室。我们就站在楼门旁的台阶上。春天的阳光正洒脱尽情地照耀着,身旁的柳树嫩绿的叶芽也格外醒目,我把目光收了回来。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写作高峰论坛上,一位容貌英俊儒雅、声音清亮的年轻专家引起与会老师们的关注,他用质朴、真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写作教学体会,阐释作文仿写在学生作文中的重要作用.他,就是年仅47岁的李万峰老师.侃侃而谈的声音将老师们带入了他20多年山长水阔的语文教学、教研之路…… 初识师道,依据学情走仿写之路 教育的真谛是获得快乐和幸福,学生快乐,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李万峰 1994年7月,满载着收获的喜悦,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李万峰老师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中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普及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并且实现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则是整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开闸的核心问题,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别的课程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本文就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内涵、主要方式厦相关条件进行分析阐述,强调图书馆文献资源深层次开发的重要性,指出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成为知识馆员,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现代图书馆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图书馆网站的主要功能模块,详述了如何建设一个基于HTTP协议的图书馆网站系统。  相似文献   
7.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给意象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可见,诗歌意象在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系统、完整、高质量的馆藏可为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藏书剔除工作不仅是图书馆藏书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项审慎严肃而又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并掌握其工作方法,是做好该项工作首当其冲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朱艳春 《考试周刊》2013,(10):76-76
<正>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而最终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1.学生相助,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舞台。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过程。课堂上传统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单向合作,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师应在备课时渗透创新教育的意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并进行创新性学习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