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本文将感染性猪蛔虫卵注入小鼠腹腔,诱导并制备腹腔渗出细胞。玻璃粘附法去掉其中的巨噬细胞,然后用聚蔗糖—复方泛影葡胺进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粒细胞(Neu),其平均纯度分别为Eos85.5%和Nou86.1%。台盼蓝测两种细胞的活力均在85%以上。文中介绍了一种制备密度梯度的简易装置并对纯化细胞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实验用小鼠动物模型。在体外特异性抗日本血吸虫血清(Ab)存在下,巨噬细胞(Mφ),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均可粘附于童虫表面,使童虫死亡率显著增高。试验中加入葡萄球菌A蛋白(SPA),可使童虫表面粘附细胞数及粘附细胞的童虫数显著降低。表明细胞的粘附至少部分地是通过IgG抗体的Fc段与效应细胞上Fc受体的桥连而实现的。将童虫与抗体和/或细胞体外作用18小时后接种于小鼠腹腔,6周后的成虫回收率Eos加Ab和Mφ加A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eu加Ab组在体外实验虽有一定作用,但体内试验无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isc—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旋毛虫肌肉幼虫的可溶性抗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Disc—PAGE电泳后可辨认出16条带。经SDS—PAGE电泳后可辨出22条带,其中有6条主带,文中对各主带在保护性免疫及免疫诊断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