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极值法也叫极端法.一般适用于有关混和物或决定取值范围的计算.把题设中几种物质的总量假设成只含某一物或某二物的质量再按题意求解,然后据求出的数值作出正确的判断.例1.在50克含有1.17克氯化钠和0.84克氟化钠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的AgNO_3溶液,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87克固体.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氯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B)氟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C)氟化银难溶于水(D)氟化钠与硝酸银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分析:此题的目的在于用定量实验推断物质(AgF)的性质(溶解性).当加入足量AgNO_3时Cl~-肯定全部沉淀,至于F~-能不能转化成AgF沉淀则应视题日中2.87克沉淀量与Cl~-完全沉淀的沉淀量的关系确定.如果Cl~-完全沉淀生成的沉淀量小于2.87克,则F~-也变为AgF沉淀了.如Cl~-完全沉淀生成的沉淀量等于2.87克,则AgF溶于水.故Cl~-完全沉淀就是一种极端情况,生成AgCl的质量也为一极值.  相似文献   
2.
有的化学高考题出得巧,若用常规法解较难入手,耗时误事,这类题称得上特殊题。解这类题时一定要设法找出题中的巧,然后巧解,从而化难为易。 例1 (87。四、1)有A、B、C三种一元成碱,它们的分子量之比为3∶5∶7。如果把7摩A、5摩B和3摩C混和均匀,取混和碱5.36克,恰好能中和含0.15摩HCl的盐酸。试求A、B、C的分子量各是多少? 分析:题中巧在三种一元碱的混和物和一种一元酸反应,故三种一元碱的混和物中的总物质的量与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可用平均摩尔质量求解,既简单又巧妙。  相似文献   
3.
第36题:将a摩H_2S和1摩O_2置于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101千帕),在120℃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分别为d_1和d_2。若a的取值不同,则H_2S的氧化产物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 (1)全部是SO_2,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 (2)全部是S,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并且d_1d_2(填小于、大于、等于) (3)部分是SO_2,部分是S,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__。① 反应所生成的SO_2的物质的量是__摩。② 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摩。③ 对该题的第(3)问(即第三种情况)提出七种解法,是本文的主要意图。但第(3)问与第(1)、(2)问题有某些牵连,因此先将第(1)、(2)问解析如下,以便展开本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所谓抽象就是不具体。化学高考题中常有用字母或文字表述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这些文字和字母虽表示特定的数量关系、物质组成或化学变化,但多是“泛指”、“虚拟”,无实在之意,看上去捉摸不定,甚难理清思路,考生常感困惑。遇到这类题时可用具体数据或实例代入,以“实”代“空”,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拟”为实际,以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这是本文所说的“实解”。 例1(93.26)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 2)和F~(? )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 )和未反应的Fe~(3 )的物质的量的比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