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丙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工艺制作、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虽然在观念、方法、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都是“创造人造物”,大致可以在“造物”(包括符号体系)的意义上进行理解。当代设计就无法用“造物”来指称,原因不仅是所造已非“物”(不是指负载于物质的情感、精神、体验等,而是指设计物质料的表面形式已经与功能分离,人们看不到原来意义上的形式),对“造”也提出了生态要求、抒情要求、体验要求、道德要求,等等。因此,我们用一个动词性的“生”字来替换“造”,用一个名词性的“生”字来替换“物”.即“生生”。它体现了当代设计本体与方法的统一,是设计创造的核心概念和设计批评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3.
黄宾虹山水画建构起的笔墨世界,在古典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的过渡中,树立起一个宏伟的界标。他对传统笔墨元素的总结和提升固然引人注目,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中西方文化艺术的撞击中,将传统笔墨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扩大,并将笔墨与具象山水的内在结构,以及主体的生命结构相对应,增强其在平面空间中的组合性、构成性、形成了乱而不乱、不齐而齐的个性化结构和图式,创造出超越其时代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传统手工艺制作、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虽然在观念、方法、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都是"创造人造物",大致可以在"造物"(包括符号体系)的意义上进行理解.当代设计就无法用"造物"来指称,原因不仅是所造已非"物"(不是指负载于物质的情感、精神、体验等,而是指设计物质料的表面形式已经与功能分离.人们看不到原来意义上的形式),对"造"也提出了生态要求、抒情要求、体验要求、道德要求,等等.因此,我们用一个动词性的"生"字来替换"造",用一个名词性的"生"字来替换"物",即"生生".它体现了当代设计本体与方法的统一,是设计创造的核心概念和设计批评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一、国内设计教育现状 国内现行的设计教育模式,基本上从包豪斯承传而来。包豪斯确立的现代主义设计,在观念、风格和形式等各个方面都是创造性的,她开启了现代设计的绚丽之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包豪斯人员大量移居美国,现代设计体系也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并在丰裕的物质条件和商业利益刺激下,发展成追求形式的国际主义风格,使世界各主要城市一律排列着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居住机器”。这“无论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是空前的。人类  相似文献   
6.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再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主要原则是:以"适用"为轴心的有效功能,以"和谐"为特色的真实形式,以"生活质量"为旨归的诗意品性,以"整体逻辑"为基石的有机结构,以"历时性"、"共时性"交织为形态的清晰文脉,以及以"善"为核心的温厚伦理.六条原则是从不同的层级和视角对同一批评对象的深究密察,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评论,是一个整体.因此,在运用中既不能因为均衡和折中而削弱批评的深度、力度和锐气,又应该防止几个原则之间发生冲突和对立.同时,这些原则是开放的、发展的,不能教条化,更不能当成批评理论中的修辞.  相似文献   
8.
9.
李丛芹 《文化学刊》2010,(1):151-156
传统手工艺制作、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虽然在观念、方法、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都是"创造人造物",大致可以在"造物"(包括符号体系)的层面或意义上加以理解。当代设计就无法用"造物"来指称了,原因是,不仅所造已不完全是"物",对"造"还提出了生态要求、抒情要求、体验要求、变异性要求、个性化要求、道德要求,等等。因此,可以用一个动词性的"生"字来替换"造",用一个名词性的"生"字来替换"物",即"生生",并由此从方法和本体两个层面来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