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本文基于跨学科融合理念,结合乡土资源,确定研学主题为“同为嘉陵卫士,共护生态文明”,围绕主题设计了由“初识嘉陵江—走近嘉陵江—保护嘉陵江”组成的研学环节,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完成保护嘉陵江的倡议书等驱动任务,并围绕系列任务设置多项实践探究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一、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潭丰洋湿地位于海口市中南部,南渡江以西,北距海口市区约30千米。湿地内有天然湖泊长钦湖和冷泉(水温低于25℃)八仙泉等多处火山水体景观,每年均会出现“水退为田、水漫为洋”现象。千百年来,当地形成了“有田种田、靠洋打鱼”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2017年湿地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后,这里逐步发展以富硒冷泉稻米、水生蔬菜、瓜果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的湿地农业。1万年前,该地区曾发生火山活动,在地表形成了大量的玄武岩,此后火山一直休眠。  相似文献   
3.
一、地理学习质量提升的政策背景及地理学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1年7月2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以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家长减轻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重点在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其核心功能是育人。本文基于认知学习理论,通过模式建构和案例解读,展示了高中地理教材育人功能实现的教学探索。引导学生把教材“读薄—读厚—读薄”,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拓展—重组”,实现地理学科认知“可视化—同化—个性化”的转变。最后提出教学中需把握的三个关键点,认知建构过程要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知拓展过程要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认知重组过程要体现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5.
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操作工具、划分依据、试题选取标准不明确而导致诊断偏颇的问题,将思维结构评价与在线教学相结合,提出在线可视化模式。该模式由教学平台、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板块组成。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标准,选取“东方好望角”地理位置推断为测试题开展教学实践,发现测试对象的地理思维结构整体水平较低。在剖析该现象成因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凝练教学内容,深化地理学科认知;聚焦逻辑推理,提升地理思维品质;提高作业质量,注重地理思维发展;创新教学形式,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思维结构评价”。基于SOLO分类理论建构地理思维结构的评价模式,并以高考经典试题“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为例开展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教育实验,结果发现学生思维结构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同水平等级学生间存在明显差异、思维结构评价能发现更多深层次问题。最后,从创设适切的情境、选择适切的教法、培养自主的学法、建立高质量的试题库等角度提出系列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