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必修课,只有把握“科社”课的教学特点,确定“科社”理论课的教学重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引进现代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科学系统的测评体系,才能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举措。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资源、农业基础设施、种粮比较收益等方面的弊端相继凸显,不仅影响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甚至还可能危及到未来国家粮食的安全。为了实现国家粮食的长治久安,必须破除现存的瓶颈,构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规民约研究8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规民约的学术研究兴起于民国,至今已经走过八十余年的历程。20世纪50至80年代的30年间它曾一度沉寂;改革开放之后复归于繁荣;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是一门显学。以往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区域性增强、与时政相勾连等特点。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例如:乡规民约的概念界定在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一些重要历史时期和一些重要区域的乡规民约关注不够,重要政治人物乡规民约思想的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它与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效率、功能、价值等范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区分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相关的几个范畴,是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农村目前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这种现状的描述,引申出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些思路,并提出了在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将加强和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教育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较多.但教育对促进社会分层的影响尚未引起充分关注。通过对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看到了教育对社会分层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教育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对促进社会分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救助是指运用伦理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心理与生理、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道德关怀和帮助,并积极开发救助对象自身的道德资源,提高其自主、自立能力,培养其自尊、自强的伦理精神,最终使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的一种社会救助。伦理救助有两个层面:一是救助手段和方式的伦理化,二是救助内容的伦理化。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中伦理救助缺失,应从构建伦理制度、规范救助行为、加强教育支持、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四个方面加强弱势群体的伦理救助。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中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主要源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化、社会阶层和价值观念三方面分析这种挑战,当前,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建设现代化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认同性缺失是导致其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认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性应从培育民族国家文化认同,提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培育政体制度认同,提高对法律道德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培育个体自我认同,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三个方面入手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态德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德育是一种体验性、实践性很强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新型价值观的培育,即通过自然、社会、个体、审美和实践等具体价值观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目标。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价值支点和实然价值支点,因此,必须以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完善生态道德规范和提高生态道德素质等为抓手,并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推动生态德育,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支撑和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