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校园的丁香 我是1991年9月13日到伊犁师院上班的。 此前三天,9月10日教师节,自治区党委贾那布尔副书记找我谈话,命我到伊犁任职。面对人生突然的变动,一时茫然,找来一本《林则徐日记》,躺在沙发上看了两天。  相似文献   
2.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是连接欧亚大陆的独特交通要塞,是多种文化的汇集地。各种文化的载体——语言,不可避免地发生相互的交流、影响和学习。双语现象、双语人、双语教育从古至今绵延不绝。文章追溯了新中国成立至2002年期间,新疆双语教育经历的体系建立、停滞、恢复、改革试验的各个阶段,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疆的双语教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遇坎坷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双语教育不断得到加强并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各种文化群体之间互动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家一体化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和谐,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恰恰是实现多元文化整合的一种最佳形式。我国少数民族“维护母语、接纳汉语、肯定双语”的语言态度,真实地反映了少数民族对“国家一体”与“文化多元”关系的文化心态。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用双语教育迎接“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的挑战,并赢得成功的信心和力量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双语教育模式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双语教育的具体情况,界定了新疆双语教育模式的性质、特征和目的,指出"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是新疆双语教育在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主要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调研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系统论为指导,对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深入分析了民汉双语教学的内涵、根本目标、本质特征以及"双语"教学系统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从理论框架与实践框架两个层面提出了构建基于系统论的民汉双语教学模式。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中,笔者主张科学界定"双语"教学、准确定位"双语"教学目标、确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整体优化与动态平衡的教学观等;在实践框架的构建中,笔者主张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双语"教学能力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双语"学习行为习惯、加强"双语"教材体系建设、优化中小学校"双语"教学环境、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等。这些策略对于引导新疆民族中小学走出"双语"教学误区,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双语"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观念即语言态度,是影响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研究新疆的双语教育,一定要在充分调研、掌握足够数据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态度,准确把握他们对母语、汉语、双语的认识和看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新疆双语教育政策及实施作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要塞,是多种文化的汇集地。因此,各种文化的载体——语言,不可避免地出现相互的交流和影响。双语现象、双语人、双语教育从古至今,绵延不绝。文章追溯了2003-2008年期间新疆双语教育加速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国外研究表明,双语教育不仅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卢森堡等双语国家或多语国家获得了成功,而且在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等单语国家也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理论和事实相结合,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当前的发展形势,“民汉兼通”的双语教育方针,双语教育的优势,双语教育的模式,“民考汉”问题及汉语系学校开设民语课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也呈现了一个个案——莎车双语教育调查,以期对新疆双语教育做具体而客观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历史进程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社会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愿望越来越强,各类双语学校、双语班相继建立以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文章回顾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历史,其目的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体制,构建双语教育理论框架,探索培养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兼通的高水平双语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