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安阳以小屯村为中心的地区,自秦汉以来被称为“殷墟”,是商代后期“盘庚迁殷”以后的都城之所在。自清代末年以来,这里出土了十余万片龟甲和牛骨等,上面刻有商代后期占卜等的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时代最早的、较为成熟、较为  相似文献   
2.
1986年4月22日,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青铜器专家、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顾问、研究员陈邦怀先生病逝于北京。一年来,陈老作为一位德高望重、卓有成就的学者,作为我们的一位最好的老师,时时使我们怀念。陈邦怀先生(1897——1986),字保之,别号  相似文献   
3.
夏代有文字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处于阶级和国家形成的历史转折时期。因此,夏代历史的研究不但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提供的实物资料,经过历史学界与考古学界的多年研究,目前大多认为中国古代是从夏代开始进入文明、进入奴隶制时代的,同时开始制作与使用青铜器,进入青铜时代。此后,历经商代、西周及春秋时期,青铜器有了高度发展,形成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青铜时代。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铁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文明不但产生很早,特点鲜明,成就卓著,而且范围广大,持续稳定,对全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从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新中国建立以来大量的考古发现,早已彻底驳倒了某些外国学者过去主张的中国文明起源于商代,而商代文明起源于西方,即所谓中国古代文明西来说。近些年来田野考古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尤其是探索夏文化的考古工作有了重大收获,已为进一步探讨这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蓟县独乐寺,是天津市唯一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经受了去年唐山、丰南一带的强烈地震,安然无恙。蓟县在天津市区以北一百一十公里,北倚燕山,东望渤海,地当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冲,秦汉时代属渔阳郡,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设置蓟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时期是五帝时代(龙山时代),各地区各族是在炎黄大联盟领导之下向文明誓渡的: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夏王朝是统一的拥有主权、领土和人民的国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源一体和统一王朝式,这或可称为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文字之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不单在古文字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解放以前,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是时代较晚的成熟而系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建国以来发现的早于殷墟甲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文字     
①依据我国目前的考古发现,我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文字、青铜礼器与城市的出现。先来谈一下文字。②文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文字是由社会上专门的脑力劳动集团创制的,是在公共事务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铜鼓,数量很大,据粗略统计,目前国内外收藏达一千四百件之多。这种铜鼓自春秋时期产生以来,绵延二千余年,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和四川诸省,为各族人民爱好和使用。它全为铜铸,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侧有四耳,通体皆饰有花纹,造型与中原地区的铜鼓迥然不同,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它与中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