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
2.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概念引入翻译研究,认为翻译活动是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的选择活动。董乐山的翻译注意启人心智,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体现了在特定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与选择。其翻译策略很好地适应了汉语世界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达到最佳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念认为,英语的“word”与汉语的“词”是一个概念,可是若对英语“-word”和汉语中的“字”进行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说英语的人谈到“word”的场合,说汉语的人说到的就是“字”,也就是说,“word”与汉语中的“字”也有多方面说清道不明的联系,有异曲同工之处。尤其是对古代汉“字”的特点去分析之后,更能说明这一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古汉“字”与英语中的compound word和derivative word的分析比较,粗浅地谈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概念引入翻译研究,凸显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和译者的主体性.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当译之文本以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选择性适应”;在翻译策略上,要进行“适应性选择”,以实现与目的语多维度的适应.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将胡愈之的翻译活动放置于当时特殊的“翻译生态环境”中,以期管窥胡愈之的翻译取材和翻译策略是如何进行有效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