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兴茂 《人民教育》2012,(11):37-39
民国教材有点热近几年,中国文化界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民国"关注,有关民国的各种图书竞相出版,有重写民国历史的,有展现民国风度的,有赏评民国学人的,有回味民国女子的,有笑侃民国军阀的,有发掘民国韵事的,有探佚民国奇闻的,当然也有揭露民国乱象的,大多销路颇好。有一本书《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其书名似乎正好反映了这种现状。与此同时,精明的书商还将目光投向了一块特殊的宝地:民国教材(确切地说应为"民国国语教材")。据笔者目力所及,各种版本的民国教  相似文献   
2.
感动于王栋生老师的一篇文章《她为什么会拖堂》里所写的黄老师。年轻的黄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一把好手,被市里推荐到省里参加课堂教学大赛。她做了认真准备,课上得很顺利,但临近下课时,意外出现了。她请一名同学概括课文内容,正说着,"赛场"提示下课的铃声响了。根据大赛规则,拖堂则扣分;如果拖堂时间过长,加倍扣分。小学生有点慌。说话结结巴巴。黄老师就安慰他:"不着急,你可以把话说完。"最终,黄老师因拖堂一分多钟被加倍扣分,所  相似文献   
3.
李兴茂 《师道》2008,(2):18-18
王蒙先生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我是学生》。他认为,自己虽然有较长的创作生涯和革命工作经历,而且有很多社会兼职,但他的最大特点,贯穿平生的身份不是别的而是学生,尽管正式学历只有高中一年级肄业。他说:“当我想清楚了我是学生以后,我是何等地快乐啊!这不但是一种身份也是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号情感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由王蒙的这些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4.
一、乐与诗的“二重奏”《琵琶行》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但这种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出色的音乐描写。音乐是这首诗的写作动因之一,也是这首诗的重要素材。综观全诗,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乐与诗总是如影随行。但诗人很善于剪裁和布局。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略写,但还是以一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间接写出了音乐的动人。第三次是明写,虽也是略写,但同样突出了音乐的感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浓墨重彩进行描写的是第二次演奏,将音乐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的乐感非常敏…  相似文献   
5.
格里高尔为何会异化为非人?其原因如下:一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与工业迅猛发展,降低了人的价值,社会的商业化和金钱万能的世风,淹没了正常的人性……物,变成了同人对立的力量,形成了物操纵人、奴役人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人实际上变成了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一同被选入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这两篇文章常被人相提并论,因为两文颇为相似:同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长短相同,均为五百多字;结构和表现手法相近,都是先考察所游地的地理沿革,再写实地的游览,末尾则发表议论;立论也相近,苏文要人实事求是,不要因惰就简,王文要人勇往直前。不要因怠就近。但仔细分析揣摩,两文在整体构架相似的情况下,却有诸多值得玩味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初次见面,觉得他很矮,身高不过1.65米,清癯的脸上看不出多少灵气;但翻开他那四本厚厚的见报剪贴簿,又觉得他很“高”。一个基层报道员在短短的六年写作生涯中,竟发表稿件400多篇,其中百篇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有10余篇获奖。他,就是解放军54673部队战士报道员龙泽群。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红领巾@胡宏伟 @李兴茂  相似文献   
9.
笔者最近收到一条短信:“小时候把English读为应给利息的同学当了行长,读因果联系的成了哲学家,读硬改历史的成了领导,而我不小心读成了应该累死当了教师。”读后觉得有意思,就与同事交流,不料“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老师也纷纷翻出了类似的短信:“教师的死法:竞争上岗骗死你,课程改革玩死你,调皮学生气死你,工资太低穷死你,繁忙工作累死你,无赖家长骂死你,混蛋校长整死你。”此条短信是就教师整体而言,  相似文献   
10.
李兴茂 《师道》2010,(11):17-17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就是师生的第二个家园。这个家园里如果有好看的风景,无疑是大家的福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