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6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各省、市高考模拟考试或全国高考、会考中.出现了一个命题的新方向——探求多重参数互相制约条件的问题,这类问题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多变,技巧性强。学生普遍感到束手无策,本文试图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阐述这类题型的解法与技巧. 一、巧妙转化.方程架桥 例1 已知圆x~2 y~2=1及双曲线.x~2-y~2=1.而直线y=kx b交二曲线于四个不同的点A、B、C、D(如图),为使|AB|=|CD|,求k、b应满足的条件. 分析:将|AB|=|CD|转化为线段,AD的中点M与线段BC的中点N重合,然后用韦达定理列方程架桥铺路,问题可迎刃而解. 解:将y=kx b代入x~2 y~2=.1.得 x~2 k~2x~2 2h·bx b~2-1=0. 故 x_Nx_1 x_2/2=-kb/1 k~2; 同理,将y=kx b代入x~2-y~2=1,得 x_M=kb/1-k~2由x_M=x_N,可得k=0或b=0.又因A、B、C、D是四个不同的点.故K,b应满足的条件是:k=0,0< |b|<1 或b=0,0<|k|<1.  相似文献   
2.
新诗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可长可短,随作者兴致而定。当然,新诗的特征还有很多,比如说文体自由,形式不拘,题材与内容也没有什么限制。但我认为:哲理的渗透,是新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曾经在一师一附小观摩该校实施的《新诗进课堂》的教育实验课题,感觉  相似文献   
3.
李再湘 《教师》2011,(31):118-118
新诗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可长可短,随作者兴致而定。当然,新诗的特征还有很多,比如说文体自由,形式不拘,题材与内容也没有什么限制。但我认为:哲理的渗透,是新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我曾经在一师一附小观摩该校实施的《新诗进课堂》的教育实验课题,感觉非常好。于是我在活动的留言本上写下了“新诗进课堂,哲理人新诗”十个字,以此激励这项研究,表达我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爱好书法的数学教师,在书法艺术的园地里学习探索已有二十几年,并有了初步成效。记得在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二年级的时候,我的书法作品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数学系书画展览一等奖,随后又在校迎新书画展览中荣获  相似文献   
5.
《中学数学》1996年第1期“一个三角不等式”一文给出了三角形中的一个新的不等式:  相似文献   
6.
7.
纵观近几年来数学竞赛中的不等式问题,多为绝对值不等式或分式和不等式,式中常常含有af+ab十……+a_m~p(p∈N)的代数式.若p稍大,这种题就难以下手.本文将给出一个降幂不等式,并用其解决一类数学竞赛不等式问题,并给出部分题目的推广结论.由柯西不等式易证得. 定理设a_k,b_k∈R~+,(k=1,2,…,m),m∈N,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如何从减元这一角度,来处理多变元问题,提出了一些常用做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9.
凸函数是分析学中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葩,它的一些性质表述的几何明显性和证明的技巧性奇妙的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数学艺术美的享受.一个看似复杂的不等式,经过人们巧妙地构思,运用凸函数的性质却能达到美妙的证明,这一切无不激起人们对凸函数研究的兴趣.遗憾的是,我们能看到足够多的文章,该怎样运用凸函数的理论去构造不等式的证明,却很少看到对凸函数各等价命题条件的讨论与探索.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做些工作,在条件更严格的基础上,导出类似于文献(1)、(2)的结论,当然笔者还补充了凸函数的另外几个命题.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把对与思考对象相似的事物的认识作为认识新事物的出发点,这样的思考方法就是相似思考。一、相似联想有助于探索解题思路康德曾指出:“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相似联想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例1:设a、b、c、A、B、C为正实数,且a+A=b+B=c+C=k,试证:aB+bC+CA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