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友焱 《中学文科》2005,(12):66-66
由于近年来高考重大热点必考台湾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中隐含的国共关系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应重点掌握。  相似文献   
2.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尽管评价不一,但笔者认为:重视“研究性学习”——这是这套试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习惯于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等)、经过(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笔者称此为“顺向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时如果把这种教学顺序倒一倒,效果会更好,笔者称之为“逆向教学法”。逆向教学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虽有悖于通常人们的习惯,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顺向不能或是难于解决的问题便迎刃而解,正如数学证明中的反证法;  相似文献   
4.
《亚洲革命风暴》的两次教学设计和关于公开课及其评价的反思,分四部分:一、初始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二、听课老师评价和自评,三、再次教学过程设计及思路,四,反思与困惑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知道伯乐善于“相马”,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也。其实,在古代典籍的记载中,伯乐乃是天上星宿,其本职工作是“司马”或者“典马”。说白了,伯乐就是养马的天神。  相似文献   
6.
7.
李友焱 《考试》2008,(1):44-47
一、积极吸纳新史学理念,树立四大意识。我们了解新史学理念并不是为了研究理论,而是应考的实际需要。因为这些理念被高考命题专家们所吸纳并渗透于高考命题当中。如曾在《历史教学》(2005.4)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1)相继发表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文明史观与中学历史教育》等影响高考命题重要论文的北京师范大学杨宁教授就是一位用"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研究历史的专家,是2007高考历史命题组组长。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历史教师在执教历史课程时,习惯于对历史知识进行简单的公式化讲解和分析,言必称“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看似科学实则干巴;造成学生虽喜欢历史,却不喜欢上历史课;历史学科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落实也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华北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  相似文献   
10.
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一般教师习惯于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等)、经过(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段式教学,并认为这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笔者称之为“顺向教学法”。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有时把这种教学顺序倒一倒,教学效果会更好,笔者称之为“逆向教学法”。逆向教学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