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本文分影评的基本性质、一般性质,特殊性质三个方面,来考察影评与其他文艺评论的关系及它自身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艾芜1931年回国后,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描写他那段传奇式的流浪生涯。他笔下那种充满诗情画意的边疆异域的风土人情,引起当时中国文坛的重视。这些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由于艾芜小说创作数量的众多和成就的巨大,几乎掩盖了他的散文,所以,人们交口赞誉短篇小  相似文献   
3.
蘩猗的性格如同多面体。这种性格的形成决定于她所处的时代和她独特的生活经历,虽然有令人僧恨的成分,但从总体讲是值得同情和赞美的。她的意义在于与“五、四”个性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因而具有深刻的历史内容。从全剧来看,她是理解《雷雨》的钥匙,掌握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鲁迅的一生,贯穿着对于“国民性”问题的研究。“国民性”问题,既反映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的深邃目光,也表现了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思想特色,还体现了鲁迅作为一个革命家的韧性战斗精神。 那么,鲁迅所说的“国民性”,指的是什么呢?从字面上说,“国民性”就是国民的性质。从精神实质而言,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结构和精神面貌。又由于鲁迅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他所看到的这种心理结构和精神面貌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鲁迅所揭露的“国民性”,指的是“国民的弱点”,即国民的“劣根性”。鲁迅曾经说过:中国的“国民性”是在“满是血痕”的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近十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具有特色的著作,它不仅吸收并总集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而且表现了著者独特的思想眼光,它问世于现代文学研究的低谷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明显的“过渡”痕迹——它预示着旧的文学史观的结束,并为全新的文学史著作的出现奠了基石。本文从现代文学的总体面貌、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作家的师承关系与文学流派三个方面分析评介该著所揭示的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