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假借是通过音同音近替代而产生字义的孳乳,一“字”而生数“义”,本义和假借义都依附在同一个汉字上;通假则是放着现成的正字不用而借用音同音近的别字,其本质特征是依声借字。假借字在表意文字中引入了表音的因素,节省了文字数量,但影响了汉字的因形解义,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而通假字则纯粹是先秦两汉人不规范用字造成的,它掩盖汉字形体与意义的联系,易造成书面混乱,影响文字交际功能。但其求简性和引导文字以音会意的历史功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