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士平 《宁夏教育》2011,(11):37-37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应更好地把握本次课改对德育的有关要求及内涵。下面就《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渗透情感教学,发展学生品德做几点说明。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二级网及采暖管线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合实际施工生产进行阐述,力求为今后的施工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势力管线施工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探讨。对于在施工中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给出明确的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质量提升年”的进一步落实,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六站小学把小专题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以“发展个人,带动团队,提升整体”为工作思路,依托课例、同伴对话、专业引领、片区教研等形式,精心组织,分步落实,小专题教研卓有成效,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化学习资源大量涌现,基于资源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面对海量的资源,如何有效地聚合自己需要的知识资源,寻找知识资源的出处,获取知识间的关联,构建个人知识网络,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资源聚合现状分析,梳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以"学习即知识的连结"为理念,关注学习者个体行为、学习者主动参与,以及学习者共同参与在资源聚合中的重要作用,将研究的重点从资源聚合的技术手段转为资源聚合的方式,将聚合的主体由"系统"转变为"学习者",依靠"人"本身强大的语义理解与处理能力,聚合开放学习资源,实现了物化资源、人际资源、生成性资源的自主聚合,完成社会化资源网络的构建,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李士平 《宁夏教育》2012,(Z1):71-72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质量提升年"的进一步落实,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六站小学把小专题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以"发展个人,带动团队,提升整体"为工作思路,依托课例、同伴对话、专业引领、片区教研等形式,精心组  相似文献   
7.
追氮时期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氮时期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拔节(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和挑旗(四分体)期追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穗粒数,极显著地提高粒重,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提高;追氮时期过早(起身期)或过迟(开花期)均对小麦的籽粒产量产生不利影响.追氮时期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的调控效应不同,鲁麦22拔节期追氮显著优于挑旗期,而烟农15拔节期与挑旗期调控效果差异不显著.从对籽粒品质的影响看,品种是决定籽粒面粉品质的基础;挑旗期和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提高籽粒容重、出粉率和面粉的湿面筋含量、沉淀值;显著延长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降低公差指数,提高粉质指标评价值.  相似文献   
8.
无法释怀     
初中学生在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到自己笔端的时候,常常表现为机械操练,而非创造,更非创新,学生很难在作文的过程中寻找到成功的快乐。作文累,作文苦,厌倦作文的心理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以笔者之见,很大程度来源于执教者对习作者取材的过度限制。过分强调取材于真人真事,而忽视了想象、虚构、幻想,以致材料的取向日渐萎缩,中学生的生活本来就很单调,朝七晚九,围绕着课本,没有了源头活水,学生如何创新?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就取材方面应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学习资源重复建设、分布零散、结构混乱是很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了以往开放学习资源的研究内容,剖析了英国DynamicLearningMaps项目的技术与思想,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自主聚合与可视化导航相融合的资源重构方式,并阐述了DynamicLearningMaps的相应机制,探讨了其功能与具体实现方式,最后通过对该项目相关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视频会议系统应用到网络教学中,可以消除学习者的孤独感和迷航现象,整合传统教学与网络学习的优势。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学习环境的视角出发,提出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教学交互模型及其要素,具体阐述每个交互模块的内容和作用。最后,结合模型,分析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教学交互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