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市支撑了国家的历史,城市兴旺了地区的经济,城市辉煌了民族的文化。城市,是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城市的兴盛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经济实力的雄厚、行政管辖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加速。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功能的扩展、层级的划分以及城市文明的积累。如果将中国古代城市做并不十分严格的功能区分,首先应当考虑都城和地方行政建制城市,它们在地域结构、运转模式、管理层次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共性与异质,有可比性;其次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市镇,但是由于它们没有列入国家行政建制城市的级序,市镇的地域结构可以自由地发展而不太受礼制的约限,不宜与前两者相比。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国传统形象画法的地图和大比例尺实测地图的实例比较,谈古旧地图怎样展现城市,又如何用古旧地图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传统形象画法的古地图通过城市等级显示区域内城市的组群关系,为我们结合文字资料探究各级城市所处的山川地理环境,城市如何选址,城市形制及其之间如何配置和关联,提供了空间化的便利条件。实测地图体现城市的发展进程,显示城市已建成和未建地段的比较,在此以近代水陆交通沿线城市或开埠城市为例,结合实测地图进行阐析,以理解城市内部功能结构的地域分异。由于中国一些地方城市存在着被江河分隔而又用桥渡维系着的“双城”现象,这里通过分析传统形象画法的城市地图和近代实测城市地图,指出“双城”实际上是政治性治所城市与商手工业市镇,虽然二者地域功能不同,却共同组成了一个城市整合体。  相似文献   
3.
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军事防御性的建筑工程,也是中国古代和现代地图上需要表现的特有标志的内容。长城不仅在中国古地图上是一种观念性的界线标志,而且是现代中国乃至一些世界地图上必须标志的地理要素。长城在中国古代地图上起着地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国领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绵延不绝,迄未中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陆续兴起了200多座都城和2000多座各类城市。这些古代都城与城市,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还是展示我国悠远绵长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的瑰宝;同时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大大小小的中心城市,其中不少还被评为各类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时期的都城与城市所在的市镇,除拥有一般行政中心或经济都会所需具备的条件外,它们所拥有的含量丰富、价值连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如古文献学、古建筑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均承担起了相应的任务,并形成了古都学、名城学等新兴学科。这是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走向繁荣的可喜现象。本刊所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也是历史时期众多古都名城之一,理应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贡献绵薄之力。考虑及此,本刊特自2006年起开设《古都名城研究》专栏,并将它作为本刊的重点和特色栏目,以促进中国古都名城研究为己任,以探索中国古都名城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倾心打造,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古都名城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古都名城研究,繁荣学术,促进交流,为保护和发展古都名城城市遗产,促进古都名城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作为本栏目的首期,本刊特地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组织一组笔谈。笔谈的主题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走向”,邀请部分专家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动态和趋向,正在进行中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等畅言所感,各陈所见,以期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有所助益。编者希望并欢迎广大学者能够积极参与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5.
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收藏地图之丰富是举世共知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