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在高中化学综合复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NaHCO_3溶液与 NaAlO_2溶液混合后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对此感到很陌生,也无从下手。Al(OH)_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在溶液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电离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旨在改革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体裁写作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发挥了过程写作教学法、成果写作教学法和体裁写作教学法的优势,是写作成为一种复杂的、反复循环的心理认知、思维创作和社会交际过程。这种模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宗宏 《甘肃教育》2008,(20):56-57
《盐类水解》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教学中只有不断总结、归纳、反思,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及区别,抓住重点,使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实习安排为切入点,对实习生开展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学实习对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作用,尤其在汉语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方面;针对实习过程中实习时间安排不当、教师缺位情况、实习监管困难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语法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认知心理过程,也是认知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主要从认知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语法隐喻现象的语言认知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而语法隐喻化形成的概念隐喻及人际隐喻的语言认知过程做了解析。文章认为语法隐喻现象的更高层次即是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它们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的语言认知运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介词框架是指由介词和方位词、名词、连词、助词、动词、介词、准助词等词语前后搭配使用而形成的固定格式。汉语语法学界过去未进行过系统研究。文章以“在/当X时/时候”这样的介词框架为研究对象,对其句法功能及框架前后项的隐现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裸×"形式的"裸"族词语的频繁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裸"词义产生了迅速的变迁。其词义经历了从"身体裸露"到"物体裸露,没有覆盖"再到"没有加工处理,纯粹的",最后为"完全的,彻底的"的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实践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宗旨是运用以交际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发展英语学习者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合格的英语教师。交际法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使用情景中的语言,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力,鼓励全方位的语言交流,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因此,英语教学应是在交际法为主导地位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语言教学方法,使语言教学发展呈现一元化与多元化有机结合的趋势。本文就是实践应用和创新发展英语交际法理论的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文章是作者根据各国现行的教育法规和有关资料,就学校教育中对Mentoring和Observation的具体实施进行的研究,并与我国教师培养发展实践相结合的较为详细的研究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