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后 ,各级党委和政府相继制订了贯彻实施的“决定”或“意见” ,这是建国以来教育史上一场巨大的革命 ,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教改之路千条 ,教学之法千种 ,教育工作者何适何从 ,则是仁智各见了。尤其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 ,学校办学条件、人员、知识层次、管理能力、教育观念、教学水平、教改意识等的差异 ,按部就班有之 ,努力探索者有之 ,无所适从者有之 ,固步自封者有之 ,乱中偷“闲”者亦有之 ,可谓差别种种 ,不一而足。鉴此 ,我们提出如下拙见 ,恳请同仁斧正。一、多管齐下 ,大…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建设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个转型,不仅是经济体制、经济观念的转型,而且是政治体制、政治观念的转型。从广阔的文化视野考察,从本质上看,这个转型是文化价值系统的转型。一般认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不同民族文化之所以...  相似文献   
3.
最近30年来,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延伸,文化研究热潮滚滚、硕果累累。西方文化的引介,中国文化的史的开掘和论的创新,乃至当代文化的价值建构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严格的学术创新角度审视,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还有诸多需要努力的方面,其中,断代文化史的研究特别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的断代文化史的研究,因为历史偏见和研究难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1021—1086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更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中国思想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和夺目的光彩。研究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的思想,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认识的发展过程,总结人类认识的历史经验,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名人与文化发展有多种联系,文化名人能够影响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国明清以来,有一批文化名人曾和澳门发生联系。澳门居民华洋并处、文化中西兼容的状态,为文化名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文化名人在澳门的活动,对澳门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重建李宗桂民族文化素质关系到民族现代化的进程和质量,而人文精神的建构则是民族文化素质至为重要的方面。因此,民族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建设,有着内在的联系,值得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进行认真探讨。民族文化素质是一个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国,以新文化运动为思想前导,以科学民主为旗帜,中国文化形态的更新有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精神方向。这个时期,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继战国时期以后的又一个思想最为自由的时代。这个时期,社会革命风起云涌,社会思潮波澜起伏,文化批判锋芒凌厉,文化重构潮头汹涌。不同思想的交锋、颉颃,推动着中国文化本土走向世界,从传统走向未来。其间,全盘西化论者、科学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文化批判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哲学贵在求真,哲学研究贵在求新。冯达文同志所著的《中国哲学的探索与困惑(殷商——魏晋)》(下称冯著),力破近年中国哲学研究中陈陈相因的陋习,从全新的视野审视中国传统哲学,站在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材料,运用新的方法,通过对史料的爬梳剔抉,对中国民族精神的深入剖析,得出新的结论。冯著考察问题的视角,已经突破了对古代哲学家按人头顺序排列,并且以唯物唯心“两军对垒”的简单公式去规整古代哲学精神的框框。它“要把中国哲人用直觉思维把握到的东西以知性的方式演绎出来,把中国古代每一哲学思  相似文献   
9.
近年沸沸扬扬的文化大讨论,已经转趋深入。现在从新的视角审视这场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导致文化讨论中的情绪化、简单化、政治化等缺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学理论准备的不足。郭齐勇同志的新著《文化学概论》的出版,正是对这种不足的弥补。可以说,这部著作是文化研究的开新之作。作者坚持唯物主义的文化观、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以论统史,以史证论,绵密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围绕这个中心,作者认定:我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人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人的产物;文化的本质是人化;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多元并存与多样统一的;每一具体文化类型都有其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每一具体文化都有其普遍性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地位。认真探究这一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把握中国文化的特质,吸收其合理成分,充实新的内容,建构现代思维方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事实、价值与道德 价值观是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思维方式制约着价值观。而要正确把握中国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