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无论是几经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还是刚刚拟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服务。一、立体化开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课程设计者在研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人生体验有机融合。第二个层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我们的课程实…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国各地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相继出现了年级组这个管理机构,应该说年级组的出现是学校管理环节进一步落实和优化的表现。但是不少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提高“升学率”的目标出发,强化年级管理的力度,甚至把“责、权、利”(财权)都下放到了年级,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基于这一实际,我们及时总结了自己和兄弟学校的经验教训,结合当前学校实情和跨世纪的需要,初步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坚持”的年级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3.
薛华老师的“苏轼婉约词赏析”,是在湖北宜昌市第四届高中语文“双促双发”教改实验研讨会上的一节示范课。课上得非常成功,实教比实录更为精彩。其成功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课堂理念先进。就整堂课看,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双促双发”和“民主、开放、和谐、发展”的课堂理念。从“实录”中可以看到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既没有“满堂讲”,也没有“满堂问”,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既没有被动接受,也没有等待灌输,而是主动学习,互助合作,独立思索,这种精彩的场面不断呈现。其二…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陆精康先生<说说"托物言志"诗>(<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5.4)一文关于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解读,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一、试教回顾 1994年秋,我们在两所重点高中的三个教学班开始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试点工作。通过三年的试点,实验班学生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了知识领域,增强了自学能力,减轻了课业负担,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力增强,高考成绩高出本地和本  相似文献   
6.
议论文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到现在,简直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写;写出作文之后,不仅教师厌改,连学生自己都不想看或者说瞧不起自己的作文水平了。为什么呢?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应试的指挥棒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了大家的指导思想,于是训练重心成了结构、语言、论证方法甚至书写,而本应作为中心的思维品质训练却被置于次要地位,甚至干脆略而不论了。 然而,这种办法已被证明至少是事倍功半的了。结构毕竟只是思维逻辑性的外在表现,语言也只是思维的工具和外壳,指望形式的训练反作用于思维固然并非不可行,但却绝不应是根本的办法。皮之不存,毛又能安附?我们探讨一下学生的思维缺陷就  相似文献   
7.
“邹忌修八尺有余”的“修”同,脩”,历来被解释为:“高,长”。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修”字注释⑤为:“高、长”。其例句有:《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八尺有余”。《淮南子·齐俗》:“短~之相形也。”我认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把“邹忌~八尺有余”的“脩”与“短~之相形也”中的“脩”相提并论值得推敲。“邹忌修八尺有余”的“修”字,中学课本注释为:“长,这里指身长。”这优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注释,因为它注意到了该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人类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呈现出立体化趋势,教师的教再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中师生互为主、客体,教学过程实际上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互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创设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开放,共同学习,互动发展”的新机制。从2001年开始我市29所高中,以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积淀人文、健全人格、发展个性为目标,提出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通过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素质全面提…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陆精康先生《说说“托物言志”诗》[见《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5年第4期]一文关于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解读,有些想法就教于陆精康先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