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在对现代文化与文学史进行反思与重构过程中,有人将鲁迅与钱钟书相提并论。在对二者或并论或比肩的定位趋于低潮时,聊城大学文学院隋清娥教授的《鲁迅钱钟书文学比较论》一书出版(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了。此作并非要对二位文化与文学名家重新定位或评价,只是将20世纪的两位文化巨人的文学成就和贡献进行比较性研究,将可打通处打通,将不通处保留,  相似文献   
2.
李国文《升沉不过一秋风》所借之“古”,诸如谢榛的生卒、谢榛任“后七子”社长、谢榛被排楦出“后七子”的缘由、谢榛西走秦晋、谢榛死于李攀龙之前、与谢榛来往的赵康王和赵穆王等,不仅承袭了历史谬误,肆意发挥。而且独断臆测,随手编造。大有“英雄欺人”之惑。借古鉴今之“古”,应尊重历史事实。保持原汁原味。绝不可为佐证自己的宏谈高论,轻率地抄袭古人,甚至扑风捉影编造历史,以求痛快淋漓。  相似文献   
3.
在作及时贤已推出的有关谢榛的整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辑得《四溟山人全集》(重修赵府冰玉堂本)遗诗4首、遗诗句2则、遗诗话21条,发现诗话异较多22条。  相似文献   
4.
以诗文辨体为旗帜,以诗歌音律为主线,以诗歌真情为旨归,就是李东阳诗学体系的三条纲。其《怀麓堂诗话》及其它著述中有关诗论的文字大都为这三条纲所统摄,按照一定的内在的逻辑互相连接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其诗学体系的构建,乃是为了指导明代中期的诗歌创作,左右诗歌的发展方向。为此,李东阳反思了明朝建立百馀年间,程、朱理学束缚、台阁体后学泛滥的诗歌发展状况;上溯诗歌与乐合一的原始形态,广泛品味、比较唐、宋、元的诗歌创作;对《尚书》、《论语》、《孟子》、《荀子》尤其是《礼记.乐记》、《毛诗序》等儒家早期经典中的诗乐理论和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等作了认同性的选择和阐释;总结、升华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独特的思考。因而,这是一个以儒家诗学为主体而又折中、融合了诸多审美要素的、既高度重视诗歌的艺术特征更强调诗歌的内容和功能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切实的指导意义的诗学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对当时的茶陵诗派产生了巨大的引领作用,使台阁末流弥漫的诗坛颓靡的景象大有改观,而且对其后的杨慎、公安三袁,以及钱谦益、王士、沈德潜等,皆有所启迪,对"七子派"的影响尤为显著,在明代中叶主流诗风由台阁向复古嬗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明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谢榛,救卢楠出狱与赵王赠姬二事,历来被传为文坛佳话,后人诗文赞叹不绝。然说者纷纭,所言详略不一,异辞时出,笔者因与谢榛系临清同乡,多年来从事谢榛著述的整理和研究,兹就所知,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李庆立 《科技风》2011,(11):177
设备材料开箱验收是设备安装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开展的关系到安装进度,是否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的关键。尤其对于大型项目,这项工作尤其重要,各个厂家的设备,不但要了解清楚,还要知道安装部位。验收完毕,要及时填写验收记录,完善资料。然后进行分类入库或者及时安装。  相似文献   
7.
胡应麟诗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应麟是明代后期颇有成就的诗论家,他的诗论专著《诗薮》堪称传统格调论诗学的集大成之作。综览胡应麟诗论的历代研究,主要呈现出两种倾向,一是贬低,二是曲解,这主要是受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明末清初以来的反复古意识和郭绍虞“由格调折入到神韵”评价的影响。特别是郭绍虞的观点,广为学界所宗,成为近代以来对胡应麟诗论的主导性评价,这实际上是对胡氏诗论的曲解。横田俊辉的《诗薮》和陈国球的《胡应麟诗论研究》对胡氏诗论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所作评价尚显准确和公允。  相似文献   
8.
终于布衣而声价重于一时的明代诗人和诗歌理论家谢榛,一生惟诗是乐,驰骋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诗坛六十馀年,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和诗论。时至今日,虽历经四百馀年沧桑,仍有诗2542首、曲1阕、句6则、诗话429段、序1篇、评点79条流传下来。这是一笔可观的文化遗产。《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四溟集》提要谓:"榛诗足以传,而论诗之语则多迂谬。"卷  相似文献   
9.
《通雅》是明末方以智费数十年之力而著成的一部重要的训诂学著作。全书借鉴《尔雅》分目、释词之例,贯穿"因声知义"原则,考证名物、训诂、象数、音声,虽似类书,但主于折中音义,在内容、体例、释词方式及原则方面多有新创,成为雅学著作系列中较为重要的一部;更因其开清初朴学著述之风而呈现独具的训诂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回顾、检视对谢榛其人、其诗、其诗学理论研究和对其著述整理的历史,可以说和整个明代诗歌、诗学整理研究一样,新时期以来,亦形成一个高潮,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从有关谢榛及其著作的整理研究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偏差。亦可管窥新时期明代诗歌和诗学整理研究在宏观上、尤其是在微观上存在的蹈袭历史成见、人云亦云、主观推断、不着边际、等等弊端。其问题的关键在于某些违背精神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行政干预、某些权威刊物过分强调宏观研究的导向、某些评职晋级的不合理规定、出版部门的经营体制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造成的学风浮躁和学术惰性的滋长蔓延,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创新精神,也使一些投机者、混子儿找到了在学术界一展身手的可乘之机。弥补和减少这些不足和偏差的对策应是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创作实践的研究、重视微观研究、学者要坚守阵地自立自强、提倡“文人相轻”相互辩难、研究者尝试创作、打通古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