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上存在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也体现在两国人民创作的各种作品之中.本文以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这几部反映陕北红色政权的报告文学为例,来浅析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并揭示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如何在报告文学写作中影响作者的目的、选材、视角、立场、观点的.  相似文献   
2.
李振粉 《今传媒》2012,(5):143-144
成龙,一个对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来说都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在华人世界享有极高声望与影响的电影人。从最初的喜剧电影《醉拳》开启他的谐星之路开始就一直影响着国内外的影迷,而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一直没有忘记的是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那种信念与自豪,作为华人代表的他身上承载着中国人的形象、承载着中国的文化。在他的电影里很容易就能"读"出中国的文化元素与意义。本文试图从解析成龙的文化形象这点出发,借以使影迷不仅在电影方面了解成龙,更能够在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认识他。  相似文献   
3.
李振粉 《东南传播》2012,(6):129-130
"晕轮效应"作为一种心理学现象,主要是凭借个人的主观判断而得出的对人、对物的泛化性结果,根据人或物的有限信息做出的整体性评价,即"以偏概全"。品牌拓展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品牌的稳固与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永久性忠诚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当把"晕轮效应"运用到品牌拓展上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创建新产品、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丰富产品品类、刺激销售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最大程度的利用"晕轮效应"对品牌拓展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任何可能的有损于品牌形象及企业发展的不良影响,规避风险与危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