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硬骨鱼类Mauthner(M)细胞作为一种优秀的实验模型,长期以来被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在实验中需要刺激鲫鱼脊髓,逆向激活M细胞轴突,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其细胞内、外的电变化。为了鉴别电反应是否来自M细胞,该实验室结合多年实验经验总结了不同细胞的电反应特征,以正确判断记录电极在实验动物体内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电极胞内穿刺技术探查鲫鱼Mauthner细胞(M-细胞)对迷叶刺激的电反应特征。电刺激鲫鱼迷叶背面中央外侧区,可在双侧M-细胞胞体,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近端记录到一种复合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迷叶诱发性EPSP)。迷叶诱发性EPSP表现较短潜伏期(0.584±0.16 ms),较长持续时间(6.20±2.13 ms),幅度分级和刺激频率依从等特征,并可引起M-细胞顺向激活。多点胞内连续穿刺实验显示迷叶诱发性EPSP起源于腹侧树突远端。实验结果提示,迷叶—M-细胞通路可能包含一组长短不等的神经元链,它们依链的短或长,由近及远依次投射在腹侧树突的限定节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