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统课程研究的方法日益显露出了其缺陷和有限性弊端。复杂科学的兴起,为课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视角。课程研究本身的复杂性,要求复杂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生命美学以生命这一更具本源性的范畴为审美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注重生命、注重精神家园的美学,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课堂教学是追求自由、观照意义世界的过程,是感悟生命之美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命相遇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课堂中权力与权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全球化既包括教育的地方全球化,也包括教育的全球地方化,它给我国教育的方方面面带来重要影响。我国传统课堂以权力为本位,显示出权力异化和权利弱化的特点。在教育全球化过程中,一些被全球所认可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冲击着我国的传统课堂,使之逐渐向以权利为本位教育观转变,追求权利的平等与权力的公正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5.
中国非遗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吸引了大众视线,使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弘扬。与此同时,由非遗名录所造成的一些困惑及问题仍须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名录的重复与部分重叠现象、项目命名与分类的问题。通过使用“一级细类、两层关联、三词命名、四关键词”的非遗展示模式,可以使非遗名录日益规范化.并利于非遗项目的管理及其今后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布洛陀是壮族民间信仰中的男性始祖神,是壮族神话中的创世者,亦是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麽教的主神。与壮族属同一语族的侗族,其始祖母神萨岁,"护佑侗乡",在侗族村寨中受到广泛祭祀。布洛陀与萨岁作为族群中地位最高的神祇,存在一些相似与差异。通过对二者历史文化背景、神格特点、民间叙事等的比较,可以发现壮族与侗族在信仰及文化上的不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在壮族民间流传有大量的布洛陀神话叙事。布洛陀的形象既有其历史文化背景,又再现了壮族集体精神的塑造和升华。从"布洛陀"的释义来看,他与骆越族群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洛"或许就是"骆"的民间写法。在他身上,带有壮族早期社会首领的身影,又表现出典型的"越巫"特征,同时还象征着历史上壮族麽信仰与早期政权的相辅相成。他是壮族古国、方国时期的大巫师和级别最高的祭司。这些隐含的历史身份在布洛陀神话的叙事平台上以共时的形态出现,展现了壮族文化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8.
侗台语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发展了各自的信仰系统.通过比较他们看似独立的天神系统,尤其是风雨之神及其神话,仍可再现他们作为稻作农耕民族对水的重视.这其中既有对洪水的敬畏,也有对雨水的需求.风雨之神或为其早期共同信仰的主要形态,后在不同文化影响下,国内的侗台语民族产生了雷神信仰,而傣族以及国外的侗台语民族则多保留了天神施雨的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9.
在壮族民间师公教祈雨仪式中经常被唱诵的壮族英雄史诗《布伯》塑造了一个多次与雷公斗争、为人间解除干旱的人间英雄形象。在泰国东北部,解释芒飞节起源的神话《青蛙神的故事》在"智斗"的情节上与《布伯》极其相似。通过比较二者的内容,可发现侗台语族群口头叙事与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张力,其背后是深厚的越巫传统、稻作文化与蛙崇拜。  相似文献   
10.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只有美好、充盈的灵魂才能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如叶澜所说:"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的转型".因此,我们要从生命的角度去审视教师成长,引导教师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