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0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其代表作"三言"不仅在 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也有重要价值.明清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交 流史上最重要的使者之一,在大力推动"西学东渐"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中学西传".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探讨明清传教士译介"三言"的背景、过程以及传播效果,揭示"三 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元代燕南芝庵所作《唱论》是我国第一本论“唱”的专。它是对古典戏曲声乐实践理论的总结,由于它总结了演唱方法的基本规律,所以,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声乐活动同样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对《唱论》拟从五个方面加以论析,从而进一步肯定它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他从1621年至1627年分别改编出版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俗称“三言”。从18世纪法国耶稣会士第一次将其传播到西方以后就引起许多西方汉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为了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并满足教学需要,俄国汉学家也对“三言”故事进行了选译,所选取的多为在中国流行并符合俄国人审美趣味的故事。20世纪以前的“三言”俄语译本故事大多是转译自英语或法语,译者多为无名氏。从20世纪开始,俄国汉学家将“三言”故事从汉语直接翻译成俄语,译文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文献学和文学史的角度了解“三言”在俄苏的传播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被教育的规范成长与发展。在表情教学法上应该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音乐审美问题进行质疑的态度,这种态度随着它的发展和成长变得越来越透彻和广泛。这意味着我们使他对一个作品有一种美感,作为某种必须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并受欢迎的东西,争取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庄群英  李新庭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47-149,175
杨译《宋明评话选》收有"三言二拍"中的二十篇故事,故事中含有大量的诗词,本文以篇首的十五首破题诗词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杨氏对诗词的翻译主要采取了省译法、译成韵诗、译成自由诗等,这既符合了刘重德的"内容上忠实、语言上达意、风格上近似"的翻译标准,也尽可能做到了许渊冲倡导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研究的新热点,也是今后外语教学的新趋势.文章拟从大学新生自主学习的障碍进行分析,探究其应对策略,以实现培养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