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自性是慧能禅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通过“见”与“现”的辨析,可以说明慧能之“悟”具有六个方面的特性。般若学所讲的中道实相思想对于慧能禅具有根本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无念、无相、无住”中,慧能禅的基本特色就在这三“无”中。通过“性”与“心”的关系的辨析,可以见出“性”是慧能禅的最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新理学负的方法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禅、诗三方面阐述新理学负的方法,认为它是把握其最高哲学本体———大全的方法,其从无说有的方法有着丰富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弼哲学的基本范畴是“无”和“有”。“有”必须“由乎”“无”,此之谓“崇本”;“无”则应“因乎”“有”,此之谓“举末”,合起来即是“崇本举末”。“本”与“末”、“无”和“有”如何贯通联结,其关键在于“自然”这一范畴。王弼的“自然”哲学观念对于魏晋玄学、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均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宋是中国近世社会的开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举制,完善、成熟的科举制意味着平民士人进入政治舞台。不同于魏晋门阀士族,科举出身的士人没有门第可依,必须寻求出身相同、理想相同的同道作为政治基础,这是一种自觉的士人共同体的建构,也形成北宋政治突出的一个现象:结盟与朋党。士人跻身仕途的途径是科举,科举考察的是文化,因而北宋士人大多博学多识,以“文”著称。他们建构政治共同体的主要途径也是“文”,具体表现为集会、酬唱、书信等形式。“文”包含审美,这意味着他们在建构政治共同体的同时也在建构审美共同体。审美共同体在范围上要大于政治共同体,在政治上他们因为不同的政见而分裂为不同的派别,但在审美上表现出共同的趣味。身处唐宋变革的转折点,北宋士人以他们卓越的文化素养和强大的审美能力,建构了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5.
名教与自然问题是封建社会士人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它关乎士人的个体自由与群体秩序的关系.就哲学而言,郭象哲学首先加以解决,慧能禅则进一步统一了二者.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士人的心理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身心相离"的生活方式被奉行,"身"限于朝堂之上,"心"则游于山林之间.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中国美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心”是嵇康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可以理解为“越名任心”,任“心”而为即可有精神之自由。嵇康之“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超越,自然,自由。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于三个概念中:清、远、逸。嵇康关于“心”的思想对于意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在郭象哲学的影响下,晋宋之际,大隐思想被士人普遍接受,大隐与庄园和山水画的兴起具有直接联系;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对个体生命予以充分、全面肯定的,是郭象哲学。这对于魏晋之际的人物品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