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以物为本”的管理模式,所谓“见物不见人”正是其弊端的写照,在这种管理模式的束缚下,学校出现了人无“精神”、物少“效率”的局面。这不仅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培育校本精神,以“严、诚、活、毅”等校训作为追求的目标,以“校荣我荣”作为学校的创业精神,提高学校成员的凝聚力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坚持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这是办学的动力、保障和向导。当然,办学理念的树立,不能是脱离…  相似文献   
2.
李阳瑞  李明蔚 《传媒》2021,(22):76-77,79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讲好扶贫故事成为主流媒体的重点选题.对人民网而言,这既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扶贫故事的珍贵机会,也是在全媒体主战场彰显"融合"品格的重要机遇.2020年7月3日,人民网发起"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活动,派出31支记者团队,奔赴全国进行调研.本次调研走进扶贫一线,深挖扶贫故事,以全媒体思维和手段展示扶贫"真功夫",成为主流媒体讲好扶贫故事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对社会信念和价值观具有敏锐感受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不仅受到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将遵守人伦道德看成个体的一种价值评判,具有符合公正、公平的正当性和适宜性;同时,强调团体主义精神,看重“大我”,服从规范;强调“和”“合”,重人情,好面子;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公正对待。探讨当代中国大学生世界公正感,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历史文化因素,才能正确地了解与评价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短期内培养足够数量的、能够有效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优秀教师,需要对新课教师培训进行组织设计,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和组运行设计两个方面。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的组织原则,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培养模式;在组织运行方面,我们需要完善每个管理环节。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活动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对教师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学科课程的素质要求。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内容的设置和培训方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推进,教育中不少重复性的机械劳动逐渐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但这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情感忽视导致人际疏离;技术崇拜引发的技术滥用侵犯个人隐私;人工智能偏见也会产生消极后果。因此,政府、社会、学校需要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进行风险分析,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开设针对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厘清人工智能的伦理界限,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良性发展,共建和谐智能教育时代。  相似文献   
7.
李明蔚 《文教资料》2010,(15):118-120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它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危害,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寻求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学校教育的诞生是教育史上的重大进步在原始社会,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几乎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唯一教育方式,完全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使然。尽管在某些学者看来当时的教学方式在联系生活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专门的经过严格训练的教师、专门的场所和经过严格筛选的教育内容,当时的教育表现出零散性、随意性和经验性的特点。自从学校产生以后,出现了专门从事教学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高校青年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往往会面临新的转型,从而陷入角色困境。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心理冲突,分析其产生的内外因,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其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对于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高校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