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在解析传统文化之伦理关联基础上,以师生关系为视角,探究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中之师生关系所蕴涵之价值基础及其伦理关联,并认为"师徒如父子"之伦理逻辑必然包含师生关系之伦理钳制价值目标,从而导致对教师之德行、智能之权威假设,于规范教师言行之际,强行导引学生之言行合于道德规范。其中,虽存在诸项理性价值缺失,但确乎于教育理念中渗透了必要之道德伦理滋养,师生关系之现代转型实则意味着从传统之身份强制道德关系转为权利对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儒学以“内圣外王”为目的,以礼乐教化为手段,寻求一种以“人”为本位的“大同世界”.这种典型的东方政治——伦理模式经过封建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重现实轻玄想的思想建构,延传积淀,成为中国政治、伦理、文化的共性特征.时针指向二十一世纪.儒学在世界文明大潮中,是否能带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上现代化道路?我们首先应该在现代化和儒学之间找到一种契合点,否则谈论古老文化是一种动力或一种负担势必流于空泛.如所周知,中国不能拒绝数千年文化的熏染或控制,更不能遏制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未来的客观整合(organization).本文以技术和价值作为契合点,分析儒学的伦理体系和价值体系,最终阐明儒学在技术——商业化时代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3.
太阳崇拜(solar worshiP)是远古文明的共性特征,潜在地影响了人类哲学、宗教、民俗等观念的形成和演变.作为时代的“活化石”,语言客观地反映了太阳崇拜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并外化为语言现象,从更深层次决定着人类的言语行为.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由太阳崇拜而产生的大量词族系统及其基本特征;该类词族系统的发展规律.此种词族系统产生的文化心理结构.希望能对汉语词族研究,特别是词的理据的研究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五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出版.这是作者继《百年孤独》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近40年文学生涯中创作的第一部专门描写爱情的小说.故而作品问世后,引起了全世界文坛的注目.哥伦比亚著名评论家安东尼奥·卡瓦耶鲁评价《爱情》“是一部完美的爱情专著”.有人称之为.我们时代的爱情大全”,甚至有人誉之为”一部充满哭泣,叹息、渴望、挫折、不幸和欢乐的爱情教科书”.我们认为,马尔克斯的《爱情》仍然关注着拉美人民的生活与历史.注意刻画、描述生长在那片土地上人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爱情与人性的执着思索.他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爱情悲剧,以现实主义的悲剧感和直面现世人生的真实性,从主题到题材,从结构到风格实现了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历时共时两斤面客观再现二十世纪女性文学的人文情结,从意象和语境两方面分析女性文学的内在逻辑,以求全面探求二十世纪女性的生存状态、生命样态.历时情结二十世纪的中国是民主与科学的舞台,由本世纪初期奠定的人文主义思潮形成整个世纪思维原型矿脉,女性文学与时俯仰,典型地折射了现时代思想的纹理脉络,经历了自觉、自仇、自恋、自怜与自爱、自尊、自强、自立的双重变奏.女性性别自觉肇始于五四时代西方哲学思潮的东渐.远在1792年,美国女权运动先驱玛  相似文献   
6.
强盛的汉帝国造就了一代学人宽阔的胸襟和无量的胆识,使其能在较宽松的文化背景下从事创作,对社会和自身教育充满了必要的自信心和感应力.《史记》是汉文学在汉大赋之外取得的又一巨大文学成就,是汉文化彪炳万世的突出标志.《史记》以社会历史的创造主体——“人”为主线,探寻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既展示了人类个体价值的崇高美,也揭示了人类死生祸福无常的悲剧命运,最终从人自身的生命体悟中找到了推动人类历史滚滚向前的主动力——人类群体欲望的满足缔造并推动了历史.  相似文献   
7.
庄禅神凝说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心理机制,并直接构成了中国书法的特殊审美内蕴.“书法”之名义,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或驴世马.难睹全象.中国权威工具书《辞海》概而论之,大而化之,简释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毛笔书写的方法”.专业工具书中,着眼不同,见解自异.《中国美术辞典》释之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的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香港《中国书法大辞典》谓之“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的精神美的艺术”.至若学术文章,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郝文勉认为书法是“利用各种书写材料,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则和审美规律创造出来的汉字艺术形  相似文献   
8.
数千年中国文学,都没有脱离“诗言志”——“文以载道”——“二为”方针(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座标,文学的道德价值也超然位于审美价值之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坛,流派林立,论争蜂起,开始了对传统文学价值观的真正反动,生命主体跃跃然蹈入文学视野,审美价值隐隐然超乎道德价值。但风云际会,世纪末文学却因种种原因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世纪末的各式各样洗礼,完成了小说人文价值的充分转型历程,人文情结淡出,既客观地反映了小说对现实人生和尘封往事的热切关注,也冷峻地疏离拒绝了传统文学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性内核,小说创作从集体型的社会创作转向私人化的暗箱操作,大道多歧,各行其是,是五彩缤纷还是紊乱杂沓,还有待历史评说.本文试图分析世纪末文学的诸种现象,浅述作者的一得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