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章就实验教学要有利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探究精神作了一个论述.  相似文献   
2.
康德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软弱性。康德承认有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我们意识而存在的“物自体”。这一点使康德区别于其他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康德向唯物主义的让步。但是康德认为“物自体”是不可能认识的,人们所能认识的则是“现象”,而“现象”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以后在主观意识所产生的表象,尽管它是“物自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所引起的,但它却是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的。“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混合碱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测定混合碱的方法主要采用双指示剂法。通过对传统的双指示剂进行比较,发现测定时使用甲酚红-百里酚蓝+甲基橙双指示剂进行滴定,再通过消耗的盐酸的体积计算混合碱中的组分与含量,结果较为准确。整个操作简洁实用,可用于含有色杂质的混合碱滴定分析,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认识的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认识过程不可分割和不可缺少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只能认识事物和现象的外部联系,因此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得来的材料进行加工,它才能使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因此,认识过程的这两个阶段不能偏颇和割裂。但是,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它们分别地将从不同的极端感性和理性加以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经验论夸大感性的实在性,唯理论夸大理性的实在性。一般地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形成是在十七世纪,当时正处在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发展科学与文化,因之要求认识世界,支配自然,要求总结认识的方法和经验.他们对于完全脱离实际,以信仰代替科学,主张盲目崇拜权威的经院哲学和  相似文献   
5.
漫论大教育观念李武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强大和持久的动力。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许多工作要做,根...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探索精神.文章就实验教学要有利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探究精神作了一个论述.  相似文献   
7.
梁营玉  张志  李武林 《科教文汇》2023,(12):103-109
学生在学习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技术课程时,需要同时熟练掌握新能源发电和继电保护两门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光伏电站对交流送出线路继电保护动作性能的影响,因此该课程具有学习难度高、理论基础要求高、课程交叉性强等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课题组基于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搭建了光伏电站送出线路继电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光伏电站接入对传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