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答凸透镜成像问题,比通常用的定性分析法要快捷得多,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试举几例说明. 例1 一支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凸透镜中心3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倒立放大实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  相似文献   
2.
《记王忠肃公翱事》节选自《洹词》卷五,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记叙文。 作者崔铣(1478—1541),字子钟,是明朝的理学家。崔铣为人言动有则,守正不阿,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他生活在武宗、世宗时期。当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特别是武宗正德年间的宦官刘瑾,真是气焰嚣天,炙手可热,文武百官见之莫不股战。而独崔铣见到刘瑾则“独长揖不拜”,后来因为嘉靖皇帝重用奸佞张(王总)、桂萼,他愤而上书辞官,可见他为人的刚正。  相似文献   
3.
4.
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之一,是小说创作。其中《阿Q正传》以惊人的艺术力量,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内涵极为丰富、驰名中外的艺术典型。 阿Q之所以被誉为成功的典型,是因鲁迅通过这个形象,艺术地表现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下,政治上备受欺压、经济上饱受剥削的悲惨处境,概括了贫苦农民的阶级要求,反映出他们渴求改变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强烈愿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鲁迅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深刻剖析,独到地探究了“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为我们找到了旧中国“国民性”的弱点。画出了“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正如他自己在《答〈戏〉周刊编者信》中所说的:“我的方法是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以外的谁,一下子就推诿掉,变成旁观者,而疑心到象写自己,又象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这篇童话的作者叶圣陶,是现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一八九四年出生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中.一九一一年初中毕业后,因家中生活拮据,无力升学,便当了小学教员,一直持续十年之久.后来又在中学和大学任教.他在学生时期即开始练习写作.一九一四年发表了文言小说《穷愁》,初露文才.一九一九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人生》,这是他创作的真正开端.一九二一年一月,他和沈雁冰、郑振铎等共同筹备组织文学研究会,并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和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