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那些在民国时代处于创作全盛期而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留在中国大陆的作家,其变幻莫测之命运,颇为耐人寻味。一些象沈从文那样的作家,一旦他们的创作才能不再为人们赏识,便很轻易地改从他业。另外一些作家,诸如巴金和茅盾,在保持其文坛显位的同时(尽管身居要津和作为后进作家的培育者),也尝到了一番兴衰荣辱的滋味。郭沫若,毋庸赘言,非但地位稳固,而且一帆风顺,为该国主要的文学人物。其他许许多多作家,仅举数人为例,丁玲、萧军和田汉,已在历次的整风运动中销声匿迹。老舍显然是自杀的,成了红卫兵骚动时期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2.
英语的集合名词(Collective Nouns),据《语言与语言学词典》(R·R·K·哈特曼、F·C·斯托克著,黄长著等译)所下定义,系指表示一群人、一类东西或一类想法的名词.国内有的语法书把Collective Nouns译作"集体名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相似文献   
3.
罗·弗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生于旧金山。幼年失怙。十一岁随其母迁居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在该地成长、求学、结婚、耕作、教书。曾在达特茅斯学院及哈佛大学攻读,均未卒业。早年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学读书时即耽于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4.
所谓修辞语言(Figurative Language),系指为了获得特别的意义或效果,采用某些辞格(Figures ofSpeech),使词汇改变通常的意义和顺序。此种修辞语言实际是语言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作装饰性语言,不仅用于诗歌,也用于所有类型的表达,旨在增添语言的色彩和力度。修辞语言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思维修辞”或“转义修辞”,即采用词汇的“暗涵意义”(Connotation)从而使其“明指意义”(De-notation)产生明显的变化。二、“表达修辞”,亦称“演说修辞”或“形式修辞”。这一偏离常规的用法主要不是凭借词义的变化,而是体现在词汇的排列程序上。鉴于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勃朗宁、狄金森、叶芝与奥登为例,分别择其作一、二,加以评析,试图就英美诗界巨擘如何通过作品表现自我这一问题,略陈管见。以上四诗人在表现自我方面可谓各擅胜场。勃朗宁长于戏剧独白,其《我已故之公爵夫人》一诗尤为脍炙人口。诗篇幅不长,仅五十六行,但公爵残害前妻之罪行及其骄横、贪婪之性格,经其自身独白盖已暴露无遗。此诗文字简洁含蓄,艺术手法与思想内容配合无间。诗人虽未作一词褒贬,其观点立场仍依稀可辨。狄金森善于撷取片断生活场景以揭示人生哲理。《灵魂自择伴侣》一诗曼属诗人明志之作,以构思新颖、比喻精当著称。《成功之味其甘如饴》一诗,借败北者之感受反衬成功之可贵。诗人遣词注重音义契合,以助烘托全诗氛围。狄金森死后声誉日隆,唯生前藉藉无名,此诗或为诗人自叹粤世之作。叶芝晚期诗风以粗犷豁达、富于哲理见胜,其《在学童中间》一诗旨在探索人生之真谛,将物质与精神、内体与灵魂之关系喻为舞蹈与舞者,彼此既矛盾,又统一,无法截然区分,而人生意义则在寻求双方之协调与和谐,叶芝一生即致力于此。奥登《美术馆》一诗作于1940年,此前作者曾在美术馆观赏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大画家勃鲁盖尔之《风景与伊卡洛斯坠海》等名画。诗人独具只眼,赋予名画以新意,指出人间诸多苦难均不足以影响日常生活之运行,世人亦不为其所动,往往漠然处之。诗人叙事状物,笔法冷峻,态度超然,恰与所述主题相称。  相似文献   
6.
Albert Camus(1913-1960)was a noted French essayist,novelist and playwright,whose talent as a writer and an artist won him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57.World War I bereaved him of his father and he was brought up by his mother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Through education,Camus was able to overstep the boundariesof his environmen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hilosopher Jean Grenier,he deve-loped a lifelong interest i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The fact that he was a victimof tuberculosis,a disease that dogged him all his life,forced him to give up half way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