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论述的“同谋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刚刚开始探索,在实践上还很不充分,理论阐述的时机当然就更不成熟。本文只是试图将这种教学方法的设想介绍出来,求证其可能性,以就教于方家。本文探讨的范围限于高中语文课。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的“同谋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刚刚开始探索 ,在实践上还很不充分 ,理论阐述的时机当然就更不成熟。本文只是试图将这种教学方法的设想介绍出来 ,求证其可能性 ,以就教于方家。本文探讨的范围限于高中语文课。一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家 ,古代曾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同列 ,广收弟子的教育家孔子被尊为“圣人” ,教师被涂上了一层神圣的油彩。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定义更成为教师的伟大职责。本文并不否认上述观念的合理成分 ,只是想指出一点 ,即这种观念下积淀的教师心态太沉重了 ,似乎教师是全知全能的智者 ,可以随…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的关系,经过长期的实践磨合,认识已渐趋成熟,并反映于教学大纲。1996年新编试验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应完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这就是说,学文和悟道只能同步实现,文与道不可割裂。本篇的命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提出来的。课本中的选文几乎覆盖了所有时代,它们反映的只能是各自时代的不同社会情感和观念。因此,当我们在语文训练中作思想道德渗透时,历史观的缺席会使全面准确解读课文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从而使文道统一这一重要教学原则难以真正实现。一在思想渗透中坚…  相似文献   
4.
《雷雨》中,鲁侍萍的行为多次出现前后悖谬。如邂逅周朴园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在周萍面前两度“失言”,母子关系险遭败露。要理解这些现象就必须探入鲁侍萍的心灵深处,把握她性格中的悖谬机理,从而更好地领悟这一性格的丰富内涵。让我们从母爱谈起。鲁侍萍最强烈的角色意识是母亲意识,长期以来大海和四凤公  相似文献   
5.
初二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本单元是继第一册第五、六单元及第二册第五单元后学生接触的第四个古诗文单元 ,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虽已初步具备了一些文言文、古诗词的感知能力 ,但多数仍未能形成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仍需继续引导学生重视熟读背诵 ,理解基本内容和常用文言词语 ,引导学生注意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下功夫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特别是加强熟读背诵。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形式与白话文不同 ,与口头语言也有不小的差距 ,而学生除了课文外几乎没有其他语言环境 ,感性知识少 ,“语感”欠缺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