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的课程领导是成功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课程领导究竟是什么呢?课程领导不等于课程管理;课程领导不是校长的特权,更应该是一个教师赋权,专业发展的过程;课程领导需要组建一个合作型的领导团队。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实施和成功学校变革的经验要求我们转变教师工作方式,加强教师合作。教师合作,就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教师以小组或团队等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活动。在课程变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看到教师合作缺失的现状,发现教师合作缺失的原因,提出课程变革下教师有效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教师课程创生是教师有意识地对课程进行的创造性建构,以构建更易于学生理解的课程知识.其关键在于教师与知识之间的动态生成过程,注重的是教师课程权力的主动实施.知识社会学认为,课程知识是官方知识,其背后裹挟着权力,知识通过分类和架构的方式加以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教师课程创生过程需要知识的情境性引入、知识的普遍性转变、知识的视域性融合.  相似文献   
4.
教师合作与课程变革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程变革下的教师合作的价值主要在服务于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变革以及提高学生学业能力上.在学校范围内的教师合作除了传统的集体备课制以外,还包括同侪互助、校本教研、专题工作坊、协同教学等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视域下在线教学应该是一个基于理解的、批判性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当前,在线教学还存在浅表化、同质化、虚假性和交互弱化等问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在线教学,需要回归学生本身,增强在线学习内容的适切性,提升教师的深度教学能力,加强在线学习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6.
西方课程社会学的研究存在着三种经典的研究方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解释论范式和新马克思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主张课程内容反映社会权力的分配,课程实施强调对社会结构的传递。解释论范式强调课程内容是一种社会建构,课程实施是师生之间的诠释与互动。新马克思主义范式主张关注课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蕴含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空间的浮现及课程空间的建构为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维范式转换的可能性与可操作性。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建构文化符号与外部环境联动的实践空间、知识体系有机联结的认知空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体验空间。然而,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文化符号内外环境系统的空间割裂、知识体系的空间“碎片化”以及实践方式缺乏空间体验的问题。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转向应遵循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着眼完整深刻的共同体“课程绘图”,增强学校课程的空间意义;聚焦多元文化的交叠共生,提高学校课程的空间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校课程的空间体验。  相似文献   
8.
对话是人们的一种特定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大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话.对话视野下的大学教学具有民主平等、尊重差异、形成共享性思维等特点,它要求大学教学重构教学目标,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学过程,确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观.  相似文献   
9.
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对大学而言,它不再仅仅是真理和知识表达的场所,经常会因受到内部的利益纠葛和大学外部力量的牵引而处于尴尬境地。高校协同创新面临着价值观念、领导权与话语权、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文化冲突。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冲突需经历隐藏期、暴露期、磨合期、融合期四个阶段。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融合需契约互信,责权明确;尊重差异,建立新型的文化认知;积极互动,注入文化驱动力;制度保障,形成文化愿景。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小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着过分强调“被动执行”和“严格忠实”的价值取向,课程实施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学校教研文化狭隘化,课程资源利用水平低,课程管理混乱、僵化。针对这些问题,应切实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