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聘用洋人做顾问的基础上 ,蒋介石政权大量聘用外国顾问 ,为其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服务。顾问来自不同的国家 ,充斥国家政府的各个部门。外国顾问的在华活动 ,实际上是蒋介石政权与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的联系工具而已 ,对蒋介石政权的统治是否有利 ,是蒋介石政权聘外国顾问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依据具体要求而提出的改善民生的诸多思想观点与具体政策等问题做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以求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正确认识民生问题的解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福建教会学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的教会学校,其发展趋势并非是平稳的,直线型的,而是跌宕起伏,令人难以捉摸。本文力图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福建教会学校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做一粗略的探讨,以祈教方家学者。一民国时期,随着教会传教区域的扩大和基督教教育的影响,到教会学校求学的人日益增多,教会办学的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1920年前后福建全省基督教会所办的学校共852所,学生总数有25568人。教会中学的办学规模也相应扩大,有的在原有的教会小学的基础上升格发展成为教会中学。1914年,英国伦敦会创办了福州英华中学、英国圣公会创办了…  相似文献   
4.
对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到了严重挫折,呈现了不同的结果.本文比较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以期为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军阀割据,盗贼蜂起,中国社会更加动乱不安。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也处于这种复杂的局势之中。自1913年袁世凯委派刘冠雄为福建都督后,由于北洋军阀的相互争夺,他们在福建的代理人好似走马灯一样,数易其人。李厚基、徐树铮、王永泉,以及在福建各界舆沦压力下产生的“闽人治闽”的林森和萨镇冰,还有孙传芳、周荫人等,直至福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高校马列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会2 0 0 2年学术研讨会于 5月 2 4日在福建省教育学院召开。此次会议围绕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 ,就进一步加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全省各高校的“两课”教学部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 5 0多人参加了会议。省教育厅副厅长鞠维强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省“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郑传芳教授 ,省高校马列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会会长郑又贤教授 ,《教学与研究》副主编王学敏等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力量的薄弱是中国抗战处于防御、退却的被动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中外文资料,尤其是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辑的资料,考察中国空军力量的消长过程,客观评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空战,指出中国空军战胜日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南学术》 2 0 0 1年第 4期发表了汪征鲁的《论江泽民的历史观》一文。汪文洋洋洒洒近 3 60 0 0字 ,是深入系统研究江泽民历史思想、历史观的一项深具学术份量的成果。本刊特发表福建师范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部分专家教授对汪文的笔谈评述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东南学术>2001年第4期发表了汪征鲁的<论江泽民的历史观>一文.汪文洋洋洒洒近36000字,是深入系统研究江泽民历史思想、历史观的一项深具学术份量的成果.本刊特发表福建师范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部分专家教授对汪文的笔谈评述.  相似文献   
10.
“史迪威事件”是蒋介石消极抗战的产物。本文根据《史迪威日记》等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史迪威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可从两次中国远征军入缅战役、史迪威与陈纳德关于军事战略的分歧、以及史迪威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力量的不同态度,看出蒋介石的消极抗战与史迪威的对日作战军事行动处处相抵牾。由于史蒋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史迪威事件”。劳而无功的史迪威不仅成了蒋介石消极抗战路线的牺牲品,而且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