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艺术治疗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是20世纪末由美国开始倡导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它在缓解成人与幼儿的心理压力.帮助建立和发展个体与周围环境的良好关系上卓有成效,一直以来都被作为康复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英国艺术治疗家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对此的界定是:“艺术治疗是一种治疗的方法,在艺术治疗者的协助下,透过绘画、塑造等艺术媒体,从事视觉心象(visualimages)表达,藉此心象表达把存于内心而未表达出来的思想与情感,向外呈现出来。”艺术治疗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认为艺术活动本身即是治疗.因为艺术行为过程可以缓解当事人情绪上的冲突和困扰.  相似文献   
2.
教育行动研究是幼儿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研究自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改善教育活动质量的一种教育研究形式,这种研究形式使幼儿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育工作。这对幼儿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促进其专业发展;唤起幼儿教师的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幼儿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将会成为我国幼教改革“胶着期”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4.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职业正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应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其主要标准是:受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具有专门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教育实践能力,包括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教育性反应意识,教育监控能力,对儿童…  相似文献   
5.
现在,一个孩子被四个甚至六个大人所关注,形成了孩子成长的2 2 2(爷爷、奶奶 姥姥、姥爷 爸爸、妈妈)的六合一现象。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希望给予孩子关爱,帮助他健康成长。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和老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对孩子,你这样要求,我那样要求;对孩子的同一种行为,你加以赞扬,我予以斥责;对孩子的某种要求,你给予满足,我加以限制。老人对孩子溺爱、纵容,父母看不惯,从中干涉;父母对孩子严厉管教,老人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忍不住进行袒护、加以阻拦,最后引起矛盾冲突,六合一的力量出现了不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6.
香宝宝语录     
情景1 聋子=笼子香宝宝大声地叫:“爸爸,爸爸——”爸爸在专心致志地看着电视,没有理睬香宝宝。妈妈批评爸爸说:“你是聋子啊,儿子叫你呢!”香宝宝马上接过妈妈的话说:“爸爸是笼(聋)子,是鸟笼子吧!小鸟关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7.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经常将明明没有的事说得活灵活现。家长感到很苦恼,常常抱怨:“小小年纪不知从哪儿学来的,总说谎、骗人。”有的家长为此骂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效果并不好。其实,说谎在心理学上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有意说谎指的是说谎者意识到自己在说谎,并且有明确的目的,就是掩盖错误,欺骗别人。以下三个个案就是幼儿的有意说谎,家长要关注并及时纠正。个案1有一天,老师通知小朋友们第二天去春游,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些食品到公园去野餐。咪咪平时喜欢吃巧克力,她很想带巧克力去。于是,她告诉爸爸:“老师叫我们每人带一块大巧克力去…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教师的有关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相互转化的研讨中,幼儿教师常常说“对幼儿的这些表现,我为什么看不出来呢?”确实,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常有对幼儿的某些行为表现“视而不见”的现象。概括起来,这些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1.没看。有的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情景1 老师: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任申杰(兴致勃勃地):老师,回家我要对妈妈说——祝你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10.
情景1 女儿第一次吃汁多味甜的甘蔗时可过足了馋瘾。没过几天,她又想吃了,可她没记住那东西叫什么,她就对我说:“妈妈,我还想吃那个长长的棍子,甜的!”我佯装不知,她奶声奶气地解释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出来。最后,她一下子高兴得眉飞色舞:“妈妈,我知道了,是‘干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