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州安平商人因其所在地理条件的优越,唐代就已远出经商。安平商人既从事国内贸易,又从事海外贸易,行商区域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海外各地。安平商人经商特点有:以农为本,农贾兼业;贾儒兼营,从儒入贾。文化精神体现为善用智力经商,临财有信、拾金不昧,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等。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有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能,在维系社会安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祷雨是协调官民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祭祀活动。地方官员把祷雨作为解救干旱的重要活动,是拯救民众的爱民之举。祷雨的神祗有山神、龙王、海神、通远王、妈祖、岳帝爷、城隍、佛、仙等。民众认为,祷雨灵验乃山川神祗响应效灵,也是地方官员诚心祈祷感动天地而赐雨,于是“吏庆于朝,民歌于野”,送匾额答谢神祗,建甘雨亭、喜雨亭、灵雨亭或立碑颂德,以答谢官员。  相似文献   
3.
俄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托克托县第一中学李玉昆一、培养学生记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俄语,无论学习单词、语法,还是学习其他基础知识,都离不开记忆,为加强记忆效果,首先要培养学生记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l、记单词时要求学生边读边写,边听边记,口...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三十年代中期所发生的“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距今已四十多年。在这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这个问题几经反复,还是莫衷一是。今天,又被重新提起,进行讨论。这不仅必要,而且是历史的必然。这次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我们确实是进入了科学和学术的春天!“两个口号”之争,关键是对“国防文学”这一口号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泉州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建筑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发达,出现建造石桥的热潮。泉州桥文化丰富多彩,本文论述了诗词、散文、戏曲、谚语、楹联、书法、绘画、雕刻、民间传说等桥文化。  相似文献   
6.
李玉昆 《寻根》2006,(1):20-24
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在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思想材料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信仰。在中世纪1000多年中,摩尼教曾流行于伊朗,叙利亚,埃及,巴勒斯坦,北非,欧洲,小亚细亚,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五年章依萍在《古庙杂谈(五)》中说:"鲁迅先生自己却明白的告诉过我,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此后,许多研究者也都认为,《野草》"把诗情和哲理织进构思的蓝图",其中包含着"深邃的哲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野草》、的"诗情"进行了许多研究,而对其"哲理"却很少展开论述.其实它是《野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野草》的思想内容的关键.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对《野草》加以探讨,或许更有益于鲁迅作品的研究吧.  相似文献   
8.
试谈《易经》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周易》)被人们尊为“群经之首”,严肃的经学家们把它看作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同时也把它当作一部占卜的书。然而,很少有人从文学的角度去观照它。本文正是从文学的手法、诗歌的特点等几个方面揭示《易经》的文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八月二十二日,中文系副主任冯健男同志召集该系部分师生举行座谈会,讨论发表在今年《河北文艺》第六、七期上的《“歌德”与“缺德”》和《歌颂与暴露》、《谈“飞”》等几篇“文艺短论”。到会师生联系实际,热烈发言,批判了这些文章中所表现的极左思潮。大家首先指出,不管这儿篇文章的作者主观愿望如何,实际上是重弹了林彪、“四  相似文献   
10.
鲁迅写白话小说开始于一九一八年的《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写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个集子,共三十三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珍品。鲁迅所以能“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出这么多的优秀作品,除了他是一个“革命人”和投身于社会斗争“旋涡的中心”这两个基本条件外,就是他能熔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传统于一炉,把炼出的“钢”加在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