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写文章不仅应做到“言之有物”与“言之有理”,还应做到“言之有序”。这也就是说文章应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我以为即使是短小的新闻稿也无例外。然而在报刊上却常见一些“言之无序”的新闻。请看下面这则题目为《海豚叮叮在沈阳去世》新闻中的一段: 8月6日晚,“叮叮”还在辽宁体育馆为观众表演。经解剖查明,“叮叮”左右肺叶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硬性包块……(1986年8月22日《北京晚报》) 导语中虽已交代“叮叮”死去,但下边正文中也应提及,否则“解剖”了正在“为观众表演”的海豚,叫读者怎么理解呢?  相似文献   
2.
最近拜读王叔磐、孙玉湊、张凤翔、吴继昌、吴学恒五同志选注的《元代少数民族诗选》(以下简称《诗选》),获益不小。对人们了解元代诗歌的发展,了解元代少数民族的诗歌创作,了解汉民族对各少数民族在文学发展上的影响和我国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概  相似文献   
3.
释“自名”     
《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句中“自名”,教材无注,许多选本也无注释。只是在《教学参考书》释“自”时,透露出一点信息:编者将“自名为鸳鸯”与《陌上桑》中“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之“自”归为一类,均解作“自,其...  相似文献   
4.
课文插图纠误五则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李祥鹤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不失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我们教材上的插图往往不能起到这种作用,除一般教师不善于利用插图之外,主要原因还要从插图本身去找。诸如插图绘制粗糙,印刷质量低劣、缺乏...  相似文献   
5.
辨“揖让”     
“揖让”一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两次:一次是在《范爱农》中,一次是在《复庵记》里。关于“揖让”一词的释义,一般辞书上,常见有两种。其一,解作宾主相见之礼。古籍中例证颇多:“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周礼·秋官司仪》);“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  相似文献   
6.
“汤”本义是热水,课本径注“沃灌”为“浇洗”(见必修教材高中语第四册1995年6月第2版第296页),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在文学评论与语文教学中,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认识基本上是背离原作精神和当时社会现实的。刘兰芝只是一个追求婚姻自由而不可得、最后为之殉情的妇女形象。长诗产生的汉末至南朝这个期间,并非封建礼教相当严酷的时期,而是相对宽松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张溥《五人墓碑记》(必修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所写苏州市民暴动,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义而死”的英雄事迹,其历史背景在明末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黑暗时期。文中涉及魏忠贤与明末党争,“生祠”的兴废等历史事实。为便于深入理解原...  相似文献   
9.
《项脊轩志》(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中,“借书满架”一语,中学教材与各古文选本均无注释。人教社《教学参考书》与《文言文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的译文皆直译为“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对此,有的教师认为不妥,有的教师半信半疑,而学生则常发疑问。语文报刊上曾发表过若干文章,探讨其究竟,但众说纷法,莫衷一是,迄今未见结论。笔者以为,原文既然明白如话,似乎无须强解,顺其自然而已。上引译文并无不妥之处,现将理由陈述如下,供教学参考。一、自古以来,“借书”已成风尚,它是虚心好学的一种标志。《太平御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