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李筱琴 《教师》2012,(14):129-F0003
平顶山学院美术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 在河南省襄城县教科局教研室工作, 国家级美术辅导员,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许昌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襄城县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2.
李筱琴 《教师》2013,(18):103-103
孩子们天生就爱画画,他们会用绘画来发泄情感,同时表现自己的心智,因为心灵是智慧的土壤。艺术的表面是形象,艺术的背面是情感。我们从表面上看孩子们是在乱涂乱画,实质上是一个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发泄,是用画笔来表达他内在心灵的需求。那么,怎样让幼儿在画画中发展想象力?笔者在多年的幼教实践中总结如  相似文献   
3.
李筱琴 《文教资料》2011,(28):209-213
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课题,是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未来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决定了我国现代社会建设的程度。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从国家、社会到学校各个层面都存在着问题。如何在困境中获得突破从而成功构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国外的经验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我们应从国家、社会和高校三个层面进行突破,从理论教育到实践教育都要进行重新构建,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李筱琴 《教师》2012,(27):110-110
一般来说,小学的美术课堂很热闹,因为小学生活泼、爱动,喜欢表现,在课堂上热衷于讨论。而初中美术课中的课堂讨论并不是很多,因为一则: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二则: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他们心里话不愿意对别人讲,喜欢写日记倾诉,最愿意跟好朋友交流的。他们不愿意进行课堂讨论,认为没必要、太吵等。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入课堂教学,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讨论随意,问题太过笼统和简单。课堂上美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随意,组织学生讨论前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和启发,有的学生虽然尽了力,但在小组讨论中,其想法得不到同伴的认同,或者说,小组讨论很难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那天,我想辞职。 早晨下楼,不曾想扭了脚;看错表,上班又迟到了;怕遇见领导,可刚到幼儿园,迎面碰上园长;园长要我交一份班上孩子的病情报告,报告写好后,却偏偏找不到了。  相似文献   
6.
在美术课堂上,笔者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在美术课上不专心听讲,却在其他科目的课堂上偷偷画动漫小人,在学生的笔记本或教科书上也会经常发现他们创作的美术作品,如机器猫、超人等。学生在美术课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却可以花好几个小时画动漫卡通形象,对动漫卡通书的收藏也非常感兴趣,能一连串说出自己喜爱的各种卡通形象或动漫作品。学生对动漫如此感兴趣,那美术教师们对动漫又了解多少呢?  相似文献   
7.
李筱琴 《教师》2011,(14):106-106
近日有幸在郑州聆听了中小学美术观摩课,十五节省观摩课各有各的精彩,其中有五节美术鉴赏课成为两千多名参会老师们议论的焦点。教研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众所周知,美术鉴赏活动不好组织,那么如何组织好美术鉴赏活动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下自己浅显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李筱琴 《教师》2012,(5):78-78
新教材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欣赏一评述、造型一表现、设计一应用和综合一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在新教材中十分重视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但任何一种教材都是有待生成的版本,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3~18册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教材的修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