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50年前的鸦片战争,撞开了中国的门户,也大量拥进了西方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不可避免地要同当时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家多在推行公民教育,然而公民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使它做得更有成效?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民族精神对提高现代公民教育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和重要意义,故列本题进行一些探讨并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3.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教育科学研究也走了一段迂迥的道路。据笔者分析,从建国到现在,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大约从建国初到1956年,这是第一个时期。这段时间的特点是: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学习和移植苏联的教育经验,教育观念有较大的更新,从理论到实践上冲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体系;但这个时期有生搬硬套别人经验的倾向,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科学的可取之处注意很少,也没有认真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4.
所谓方法论,顾名思义,不是讲具体的工作方法,而是讲运用具体方法的理论。我们做德育工作可以想出许多方法、许多点子,但是指导制定方法的理论如果不对头,再多方法也没有用,甚至会更糟。如大跃进年代的“大批促大干”,把阶级斗争的方法用于提高人民劳动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当然会引致相反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香港学校德育作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考察,初步揭示了香港中学德育的特点及其成效与局限.指出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的学校德育尽管本质有别,但在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景下,在人类共同的道德教育方面,仍有取长补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的远大理想不是喊口号、背书本、贴标签所能树立起来的,它是按学生理想形成的规律进行教育的产物。我国中小学生理想发展的内在过程如何?怎样进行教育?这些问题都应该提上教育研究的日程,使我们的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国中小学生理想的发展与教育,我认为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切忌一般化.分析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理想结构的分析是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就从这方面谈点认识.要把学生理想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看作一个整体,沿着共产主义的方向把三者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学生的理想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这就是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这三种理想在学生理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既体现为发展的三个阶段,也体现为理想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学生理想结构这三个组成部分是紧密结合成一整体的.一般来说,生活理想是理想结构中的基础部分,它是反映人们对最切身的利益和最基本的需要的向往,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均在此基础上发展;社会理想,在理想结构中起方向的作用,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是否正确,得视社会理想是否科学来决定;职业理想(或专业理想)在某种意义说具有桥梁性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通过职业理想去实现他的人生目的的.这三种理想在不同条件下也可以互为目的或手段.但无论怎样,当学生到了一定年龄阶段,随着文化素养和社会经验的增长,三种理想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不能忽视理想结构三个部分的任何一个方面.否则就会失去理想教育的意义或会使理想教育悬空.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必须培养现代人,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什么是现代人,他的特征如何?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这类问题就为国际一些学者所探究,进入80年代对此谈论就更多。然而这些探究得出的结论,似乎多与传统文化无缘,似乎现代人可以不重视培养传统文化方面的素质,有的人甚至还认为现代人应与传统文化决裂。本文谨就这个问题,从育人的角度结合1990年赴日作学校德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考察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的远大理想不是喊口号、背书本、巾标签所能树立起来的,他是按学生理想形成的规律进行教育的产物。反映规律当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要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开展科学实验才能取得结果。而这方面目前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学校正面临深化改革的任务。学校德育改革从那里去深化?这是从事德育工作和德育研究的同志一般都较关心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德育改革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当前,根据党的十三大、特别是社会主初级阶段理论的精神,学校德育改革,还有哪些认识要继续加深,哪些做法要进一步完善,下面谈几点认识。一、德育目标要适应现阶段国情和任务,贯彻生产力标准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