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1.
“悲剧”一词作为广义的美学范畴,不仅存在于戏剧艺术中,也存在于非戏剧艺术的其他形式中。鲁迅正是把美学意义中的“悲剧性”熔铸到了他的创作实践中,仅从中学课本所选的小说来看,这些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全面反映了个人悲剧和社会悲剧。如《狂人日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悲剧,《孔乙己》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的悲剧,《祝福》反映了劳动妇女的悲剧,《药》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悲剧。这些悲剧小说,从美学角度来看,有如下几个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正在极速膨胀。课堂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平台,不再仅仅是学生吸收知识、增长见识的地方。尤其是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更应该渗透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在语文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工匠精神并激发学生对于专业技能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生就业普遍存在着就业数量高,流失率高;就业质量低,满意度低的"两高两低"现象。这既有企业与社会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原因,也有学生个人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方面的原因。中职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潜能和未来发展趋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增强就业竞争力,以达到提高就业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离骚>是一篇卓绝古今、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全诗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谋篇布局.本文从脉络结构、意象选择、抒情手段等方面探讨全诗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要想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就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能型人才。其中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职业精神形成于人们的职业实践,又引领和激励着人们的职业行为。职业精神是职业活动的灵魂,培养职业精神是一项重要工程。本文针对职业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