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身体写作研究是巴赫金狂欢理论在美学领域的延伸。随着哲学、商业和个体因素的发展,身体写作文本也变异为两个审美概念:“为文而性”的写作文本和“为性而性”的身体文本。前者追求建构而不是颠覆,崇尚身体和精神的同步升华;后者寻求颠覆而不是建构,以“性”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前者属于关学范畴,深化研究将推动文学评论发展;后者属淫秽之列,肆意泛滥将带来道德伦理的沦丧。  相似文献   
2.
基于《英语国家语料库》(BNC)和《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DOCE)的语料分析可知,句法层面的不确定性研究主要分为歧义句和花园路径句研究。前者具有算法剖析的通畅性,句法解读在计算机处理时不产生回溯,系统释义具有多重性。后者在算法中表现为条件性回溯,并可利用基于NS流程的直到型结构进行自动分析,释义结果具有唯一性。基于算法的自动分析研究从计算科学层面直观地解决了理论语言学对歧义现象和花园路径现象的混淆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词位派生义项的主要类型、数量以及义位派生的两种基本方式———相似联想和相关联想对汉英动物词位进行系统对比,结果显示,在“同场同模式”的宏观派生规则下,动物词位的派生义项体现了不同文化模式制约下义位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对语言塑造的角度,分析汉英动物义位在不同文化模式下形成的文化功能上的对等和对立关系。这种对等和对立表现在两个方面:同一语言系统内部和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同义聚合和反义聚合关系。由于文化差异现象产生的“非自然意义”容易引起文化信息解码过程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花园路径现象喻指认知在曲径通幽的花园中先期迷失、后期折返的语义短路现象。理解初期产生行进式错位并带来认知模式的否定之否定。花园路径现象具有层级存在性,语素、词、短语、句、文本层面均能发生。层级存在引发认知顿悟,其加重的解码负担终将引发对原认知期待的反叛。  相似文献   
6.
花园幽径句在解读过程中具有语义短路效应,极易引发认知困惑并带来解码的超负荷,形成花园幽径现象。介词、限定词、关系代词、连词以及补语成分在句法中具有提示新节点的功能,合理使用可降低认知困惑度,消解花园幽径现象。解读过程中对新兴节点提示词的忽略则会导致先期解码的行进式错位和后期回溯的认知更迭,加剧认知困惑程度。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社会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分析了宗教一主要是基督教和佛教对英、汉语的影响以及两种文化在宗教意义上的冲突和渗透,指出对异域文化的充分了解是避免文化误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句法层面中"花园路径现象"的认知心理学阐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花园路径现象”在词汇、句法、语篇层面普遍存在。“花园路径现象”指语义流中途折返、另路通过的特殊语义排歧现象。其重要成因在于解码过程必须遵循认知上的顺序性。其中,“认知顿悟点”是解码过程的转折点。如其所提供的信息量足以证明认知主体前期理解的错误,则认知纠错机制相应启动,认知主体返回到意义解码的初始阶段,重新按照认知顺序进行意义确定。直到解码过程可以顺利通过“认知顿悟点”。  相似文献   
9.
在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中介语”现象,主要表现为构建原型的建立和调整。从元认知的维度看,二语习得中词汇习得的偏差源于二语学习者母语原型与目标语原型在匹配过程中的差异性。母语原型与目标语原型差异的程度上具有梯度性特点,形成一个连续体,是词汇习得过程中难易程度不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