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自成祖开始崇好藏传佛教,宦官也因之深受影响。不仅其佛教信仰中有藏传佛教的因素,而且与藏僧间也多有交往与过从。宦官的汲引也往往成为藏僧得与皇室亲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明代西北地区的私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明代西北地区的私茶杜常顺明代西北地区是我国茶马贸易的中心。以茶易马,不仅可以“供边军征战之用”,且可以“系番人归向之心”,这种军事、经济以及政治上的多重效益促使明王朝将这一贸易最大限度地纳入封建国家独占经营的轨道。然而,独占经营一经实施,以走私为形...  相似文献   
3.
从“西番诸卫”看明朝对甘青藏区的统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史》把设置于河、湟、洮、岷地区的河州、西宁、洮州及岷州四卫称为“西番诸卫”。这些卫所在明朝统治河、湟、洮、岷及整个甘青藏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西番诸卫”为线索,就明朝对甘青藏区统治中的几个问题略作探析。 (一) 《明史·西域二》言:“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微外皆是,其散处河、  相似文献   
4.
元末明初,江南地区为汉地佛教中心,法门兴盛,人才济济。名僧大德普遍淹通佛儒,与士大夫阶层有着广泛交往和密切的联系,是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出于稳固明王朝统治和安定社会秩序的政治需要,明太祖重视对江南佛教上层的结纳与笼络,名僧大德普受征召,并择拔"通儒僧"出仕,径为所用。然而,在明太祖竭力强化专制统治的背景下,江南佛教上层累受各种"党狱"之祸的株连,政治压抑和迫害的阴霾常常笼罩在这些人的头上。经历了洪武一朝,江南佛教人才迅速凋零,僧团萎靡,江南佛教上层作为一股有影响的社会力量由此而消散。  相似文献   
5.
关于《秦边纪略》对清初青海蒙古的若干记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秦边纪略》中有关清初青海蒙古的若干记载诸如“蒙古回回”,青海蒙古的商业贸易活动等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这些记载对于研究和探讨清初青海蒙古史提供了新颖的史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少数民族游牧业、官营畜牧业(马政)和农村畜业三方面考察了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畜牧业经济状况。指出,就少数民族游牧业和官营畜牧业两大方面来看,整个畜牧业经济呈萎缩趋势,从这一趋势中,也可看到该区域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变化的某些趋向。认为,畜牧业经济在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故在区域经济中,畜牧业仍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青海蒙旗人口与经济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青海蒙旗人口与经济问题探析杜常顺清代青海的蒙旗是雍正初年清政府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后建立起来的,计有29个札萨克旗和1个刺嘛旗,“或远或近,环海之四面联络住牧”。①同其它地区的蒙旗一样,青海的蒙旗也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清朝封建国家体制内蒙古地区的军事...  相似文献   
8.
明代宫廷中有为数众多的宦官来自于少数民族和外国,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明代与周边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密切交往。宦官政治的背景下,这部分宦官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也颇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9.
从明代中期开始,大批东蒙古部落不断进入青海地区,形成以西海即青海湖为中心的“西海蒙古”,成为明代东蒙古一个重要分支。但具体来说,西海蒙古也并非由某一单一派系的的部落组成,各部落在不同时期实力上的优劣也不尽相同,所起的作用自然相异。本文所要探讨的哆啰土蛮部则是后期西海蒙古的核心部落,而且又在十七世纪初西藏教派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简论拉藏汗     
拉藏汗(公元1703年——公元1717年在位),是和硕特蒙古统治西藏的第四代,也即最后一代汗王。拉藏汗在位的十四年是正处于西藏历史动荡不安的大转折时期,作为当时西藏最高统治者的拉藏汗,在当时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所发挥出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但目前学术界中,对于拉藏汗这个人物的评价多倾向于否定,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拉藏汗“是个昏愤无能而又独断专横的人。”我们认为这种评价失之偏颇,并不全面。事实上,如果我们从拉藏汗所处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