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杜成远  王彩霞  申增林 《物理教师》2009,30(1):F0003-F0003
本刊2005年第1期发表的《一道习题的最优解法》(以下简称《一》文),用4种解法研究了这样一道习题:两个光滑斜面,高度同为h,斜面的总长度同为Z,但是乙斜面是由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将两个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顶端同时释放,不计在接触处的能量损失,问哪一个小球先到达斜面的底端?  相似文献   
2.
3.
物理问题中的“陷阱’是命题者为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设计的.同学们常因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清而把题做错.下面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杜成远 《物理教师》2006,27(5):6-36
本刊2005年第1期刊载的文章《虚像有正也有倒》(以下简称“原文”)阅读后对其中一处说法不敢苟同,今特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电路计算中,应特别注意电路的变化,在电路中,任何电阻的变化都会引起电路总电阻及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等物理量的变化。下面结合例题对引起电路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