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这个脑科学与教育结合研究计划的目的,是要为香港教师和学童寻求以科学为依据,并具有高度效率的语文教学途径和方法.除了设有课堂实验外,本计划同时研究脑部结构及在学习时的运作与活动.我们要将经过验证的新知识应用于改善教育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振兴教育之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研究讲座教授(现为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杜祖贻先生应新加坡大学和新加坡教育研究所之邀所作的一次演讲。演讲稿原载《新加坡教育杂志》(Singapore Journal of Education),原文的标题是:“新知识和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关于振兴教育行业和教育学科的讨论”(Utilization of New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of New Ideas in Education: A Discussion of the Vitalization of 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 and Discipline)。现征得杜教授本人同意后编译发表。  相似文献   
3.
引言 本研究始于1978年秋。目的有四:①描述比较教育尤其是美国比较教育的发展;②从跨学科的角度理解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③确认比较的方法和观点的有效性;④对不断变化的政治、文化和智力环境作出反应的这些方法和观点的持续评价加以审查。 当时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混乱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结果,从而迫使人们对比较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第一次调查。“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学会"(CIES)在密执安州安阿伯召开的会议上(1979年3月21日—23日)散发了其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4.
《借鉴超越:中国高等教育自主发展路径研究》计划在潘懋元教授悉心指导之下,厦门大学陈兴德博士等九位学者分工合作,深入研讨,以不足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此项意义重大的作业,这是高教研究的喜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进入关键性时刻。文化定位、资源分配、制度更张、课程调整、教学措施、科研评审等问题,还未有确定的答案。2008年4月,国内22所大学的领导人组团到美国密西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 bor)进行为期月余的访问。除了学术交流之外,也考察这一所建校一百九十多年的公立大学的历史、行政、业绩和未来计划,以为回国后参考之资。  相似文献   
5.
借鉴超越:香港学术发展的正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检讨香港学校发展的缺失,我们可得出以下的结论:第一,无视自身社会的需要,但求模仿西方的学术模式,既浪费资源,也虚耗时日,结果事倍功半;第二,我们必须自身杜会的需要开始,虚心借鉴,取他人之补已之短,进而谋求超越,自能青出于蓝,成为富强之国。美日两国就是求进步,求现化和走国际术方向的成功例证。  相似文献   
6.
<正>~~  相似文献   
7.
8.
首先,考察一下美国的科学——在人类历史上较年轻国家的事业,如何达到领先地位是有意义的.五十年前,说美国使得欧洲的科学暗然无色,这种见解未免过于简单了。直到一九三○年,美国的科学事实上仍处于停滞状态.在那以前,如果你是一个美国物理学家,你就应当去欧洲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尤其是战后,朝着另一个方向直接发生了连续的变化。许多早期物理学家为  相似文献   
9.
1970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香港大学年会上以"双城记"为题做了一场发人深省的演讲,除了讲述新加坡和香港地区所取得的相似成就与优势以外,还进一步做出预测,表示两地在未来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从一个更为广泛和更具批判性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梳理出二者基本差异,进而再讨论是哪些特定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因素最终导致了二者的不同发展路径和成果.国际研究学者围绕同一主题共同创作了一篇具有独到见解的文章,这使得1970年发表的这篇文章在35年后又被重新提起.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的智能与道德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强大的智力和精神力量,科学是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的基础,全人类应以极大的热情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