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主体性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主体性发挥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发挥的失衡、肤浅、异化等。而这些f*-I题的解决,需要师生双方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澄清和增强,主体能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主体人格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改革评价制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性举措.从2004年起,郑州市二七区永安街小学在河南大学相关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城市小学全息化评价模式研究",对"全息化学生评价"从理论上积极探索,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编发此稿,以期更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能够渗透到学校实际工作中去,指导教育教学,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组成的有清晰的奋斗目标,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与互动的组织。学习共同体包括良好的共同愿景、浓厚的合作文化氛围、合理的内部成员结构、良性的循环学习方式四个要素。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经验与知识的分享,有利于生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动态环境,有益于提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效能感。促进学习共同体形成的策略有:建立科学的学习共同体组织机构;构建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制订有效的教师对话交流制度;精心打造核心文化,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加强知识管理,保证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校发展和竞争的核心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后续学习。陶行知认为学习是教师份内的事情,并提出了"一、集、钻、剖、韧"五字教师学习法。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我们依据陶行知的教师学习观,进行了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学生评价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自教育产生开始,学生评价就伴随着滚滚的历史车轮一路走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整个教育界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学生评价改革犹如课程改革风暴之中的一叶扁舟,见风而起锚,随流而远航.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评价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在辉煌的背后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与遗憾.笔者在经过深入的调查和自身深切体验的基础上,试图从宏观上把握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进展状况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学生评价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自教育产生开始,学生评价就伴随着滚滚的历史车轮一路走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整个教育界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学生评价改革犹如课程改革风暴之中的一叶扁舟,见风而起锚,随流而远航。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评价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在辉煌的背后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与遗憾。笔者在经过深入的调  相似文献   
7.
一、课程实施的背景1.所有人的态度(师、生、家长、专家学者、与教育相关的所有人员)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行为,我们一般都认同三种课程实施取向,那就是:忠实、相互调适和缔造取向。当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理念差别越大时,课程改革的难度就越大。据学者研究指出,面对这种情况,支持者占25%,推延者占25%,沉默者占40%,反对者和热诚者各占5%。这些不同的态度说明了想要真正做好课程实施,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要想使课程实施达到理想的目标,就必须使参与者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对改革产生积极的心态,进而主动参与、善于创造。2.学…  相似文献   
8.
问题透视:寻找当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出全息化学生评价模式叶澜教授说过,发现问题就是发现了发展的空间。只有通过认真调查,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才能主动把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实验的教育性。教育实验的原则性体现在时象的特殊性、人文性、证实性、条件控制的特殊性、不可重复性、不可逆性、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实验对象的整体性、评价的特殊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他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任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曾经说过:教育科研只有实现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