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对教师教育与培训都非常重视,但教师教育与培训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之一是对教师职业特点及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规律性缺乏了解,因而无法在教师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帮助.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逐渐被教育学界所重视,且9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在教育研究中逐渐以教师专业发展代替了教师教育与培训.我国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并加以介绍和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时间并不长,但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决策者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多社会化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的原因,也有农村家庭和学校先期教育的影响,更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冲突的结果。通过完善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机制,加强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关怀及生活指导等,以促进其社会化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个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形象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教师形象。具体地说,创新型的教师形象应该由智能结构和心理素养两大部分组成,是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对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如果自己的心理不够健康,要想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是不可想象的。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校农村贫困生是高等学校的特殊群体,贫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很大比例,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教师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智力因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已受到广泛关注,但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依靠智力因素,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本文从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了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水平,教师要充分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应用,及时转变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就小学 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现状,以及策略实施详细探究,希望为 实际美术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和谐校园理应成为校园建设的目标.当前,影响和谐校园构建的因素很多,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迫在眉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的成因,并积极地探索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主观原因(1)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