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老是认为一个节顺利按教条完成的课才是成功的课,但是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使人有了新的认识,而开学不久后的一次自然课更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相似文献   
2.
元宵节     
看完烟花,街上又传来了阵阵的锣鼓声,我拉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花灯。大街上,人如海、歌如潮,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我们站在天桥上,只见踩街队伍从街头一直排到街尾,像一条长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排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手里拿着形态各异的花灯,有十二生肖灯、如来佛灯、脸谱灯、神六飞  相似文献   
3.
小白狗     
这一期的“动物世界”集中发表了几篇写狗的文章。虽然狗的形体大同小异, 各个狗的习性也有共同之处,但是这几篇文章中的狗却是各有特点,一点儿也不雷同。比如这几只狗全都很贪吃,但是它们贪吃的表现却各不相同,都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于其他方面的特点就更不用说了。这说明,即使是写最常见的大家都很熟悉的事物,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同样能写出有自己特点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4.
一、动手之前先动脑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关注动手前的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记得第一次执教《有趣的浮沉现象》时,为了突出科学课中的动手,我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5.
不少人认为科学是只有像爱因斯坦这类拥有"科学头脑"的人才能触碰的,从而对科学敬而远之,使得孩子也总以为科学是很高深的东西。其实,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亲近科学,而这意味着教师正赋予学生一种探索和寻求的快乐。那么,科学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施教之法,贵在启导。"导"是"引而不发,助人自助"。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导趣、导思、导疑、导法,使学生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即从让学生"学会"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使学习从"要我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光辉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促进全国协调发展;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实现资源有效整合3方面出发,简论《论十大关系》中的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动手之前先动脑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看桃花     
杨冰冰 《小火炬》2011,(10):19-19
今天是星期六,爸爸带着我去凤冠山看桃花。 一路上,草儿绿了,道路两旁的树木也悄悄地长出了嫩绿的新叶,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有油菜花、牵牛花、三角梅、百合花……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小野花。  相似文献   
9.
以前老是认为一节顺利按教案完成的课才是成功的课,但是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使我有了新的认识,而开学不久后的一次自然课更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那是一节三年级的课,课题是《电路》,要求学生学会连接电路,并在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学会分别再加一个小电珠,一个电池,还要学会并联电路的方法。没想到课堂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我成功地解决了,而另一个却以失败而告终。先说成功的例子。在让学生连接电路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了,很多同学连接的方法都很正确,但是小电珠就是不亮。面对着孩子们质疑的目光,我镇静地对他们说:“老师知道实…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偶然看到几名学生用自制的捕虫工具捉知了,他们把捕获的知了翅膀折去一半,放在手里把玩。失去了翅膀的知了再也飞不起来,面对它的将是生命的终结。但是眼前的孩子们,他们根本没有看到小小知了的痛苦,反而为知了的挣扎而痛快!我的心深深地痛起来,不仅是为即将死去的知了,还为这群孩子。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每个生命,对于生命的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生命是宝贵的,是神圣的,又是平等的,值得我们去珍视、善待的。人不应该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让孩子们充满对小草、蚂蚁生命的关怀,同样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