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华在《人文杂志》2002年1期撰文指出将网络文学直截了当地理解为网络上的文学无法概括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特征。网络文学应意指其特质仅属于网络的文学式样。这种文学式样必须具有两个特征:1社区性;2多元互生性。因而网络文学首先应是独特的社区文学。其社区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写作和完整的网络文学文本的生产中,这一特征在意味着网络文学的小众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是现当代小说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新质朴的艺术风貌仍是汪曾祺小说研究的重点,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体特色"和"艺术渊源"的探讨上。思想意蕴的发掘是汪曾祺小说研究取得较多成果的又一个领域。研究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与拓展了汪曾祺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代以来汪曾祺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曾祺是现当代小说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新质朴的艺术风貌仍是汪曾祺小说研究的重点,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体特色”和“艺术渊源”的探讨上。思想意蕴的发掘是汪曾祺小说研究取得较多成果的又一个领域。研究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与拓展了汪曾祺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宝藏的发掘总在不经意间.2012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在教工中开展了关于《教育诗篇》的读书活动.根据要求,我开始阅读《马卡连柯全集》这部久违的经典.本是一个"应试式"的阅读,结果却出乎意料. 现将阅读中部分思考整理如下,不求完整深刻,但求有益于人生,更希望通过记录阅读的点点感悟,积累前行的微薄力量. 启示一:新的教育必须培养新型的人 1920年9月3日,马卡连柯接受坡尔塔瓦省教育厅的委托,开始组织和主持教育未成年的违法者的工学团——"高尔基工学团".八年中,他积极"探求真理",实践创新教育理论.马卡连柯认为新的教育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要求,必须培养新型的人.他指出教育者在培养新人的过程中"应当很好地知道什么是新人,这个新人应当有哪些品质,应当有什么样的性格、信念、教养、工作能力和劳动能力,我们应当知道一切为我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人所应具有的和能引以为豪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一、"创业之路在脚下"语文实践活动的背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创业之路在脚下"语文实践活动是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国家、省级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要求,以学校二、三年级选修新闻采写的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依托校级语文类选修《新闻采写》与学校语文社团小记者站等活动,通过走访优秀的本校毕业生感悟创业感悟成长,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奠基其终身教育的语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王稼伟校长以"教之道,贵以专"的教育理念实干兴校,通过"四大工程"育师、"德育模式"育生、"全面覆盖"育技,引领学校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品牌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散文《黑魇》中所写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人"-"神"-"我"三种不同的生活。三类生活各有各的梦,各有各的描绘,纠结缠绕真实地展现了当时沈从文的心绪与抉择。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张中行是活跃在八九十年代坛的名散作家,他们都擅长写“记人散”,但在人物风致和书写方式上则各有特点,这是由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杨劲平 《江苏教育》2012,(Z1):46-47
宝藏的发掘总在不经意间。2012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在教工中开展了关于《教育诗篇》的读书活动。根据要求,我开始阅读《马卡连柯全集》这部久违的经典。本是一个"应试式"的阅读,结果却出乎意料。现将阅读中部分思考整理如下,不求完整深刻,但求有益于人生,更希望通过记录阅读的点点感悟,积累前行的微薄力量。启示一:新的教育必须培养新型的人1920年9月3日,马卡连柯接受坡尔塔瓦省教育厅的委托,开始组织和主持教育未成年的违法者的工学团——"高尔基工学团"。八年中,他积极"探求真理",实  相似文献   
10.
杨劲平 《职教通讯》2019,(10):31-37
培育职业学校学生现代工匠精神非常重要。从默会知识论出发,审视目前中职生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提出“指向全面发展,激活中职生的主体意识”“基于实践导向,联动搭建多维培育支架”“优化评价方式,点面结合提升培育品质”等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