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白头吟》的写作时代因其著作权的争议性而成为疑问.综合来看,《白头吟》应写于西汉中前期.原因有三:其一、五言诗在西汉之时已经趋向成熟;其二、《白头吟》不是男性的拟作或代作;其三、自西汉中后期起,汉儒的对男尊女卑和三纲五常的鼓吹使得女性对之由被动服从到主动遵守,像《白头吟》这样充满决裂反抗精神的诗歌应是在"男尊女卑"和"三纲五常"思想影响较小的时期之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普通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课,大学语文目前处于一种“学生不爱学,老师难教学”的尴尬状态.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新的语文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语文的兴趣已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应该充分明确大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把大学语文课程建构成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人格道德、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带给人无穷的享受。诗歌的魅力除了行云流水的畅达外,更重要的是在美景的描摹中将两种人类永恒主题——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融入。这两种主题,正是自先秦以来文学作品中不断呈现的母题。融合了初盛唐精神“哀而不伤”的基调与在宇宙意识关照下的生死主题与爱情主题,使得诗歌具有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话本小说家的宗教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宗红 《天中学刊》2008,23(3):75-78
明清之际的话本小说家几乎都有一种很强烈的宗教情怀,具体表现在对苦难人生的感悟、对超越之道的寻求、布道士式的教化众生的道德关怀上。  相似文献   
5.
五通神好淫,有内外两个原因。从内因讲,五通神本属于精怪鬼神,其好淫乃是精怪鬼神好淫本能的沿袭与强化;从外因来讲,对钱财的追求,女性被压抑的身心欲望为五通祟女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6.
刘仙娘信仰是广西富川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信仰,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与地理条件,刘仙娘信仰内涵相当丰富.道教性、本土性、功利性是其主要特点.刘仙娘信仰有团结功能、伦理教育功能以及娱乐功能.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刘仙娘信仰这一民俗事象进行分析,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清话本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报应思想,一些报应故事凝聚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小说家以报应的形式表达他们尚贤德、尚忠良、崇廉明、崇公仆而斥贪暴、斥奸佞、贬猾吏、贬糊涂的吏治观.选择报应的形式来表达这些吏治思想,与当时社会政治状况与思想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宗红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73-74,120
古代文学应该注重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战国策>教学为例,展示如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屈原生活在巫文化氛围极浓厚的楚国,其出身、职业、兴趣、爱好均与巫有关,他所倾慕的人物与水关系密切.屈原选择五月五日自沉汩罗,有巫文化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儒家重德,以德为第一要义.儒家看重诗乐对德育的教化促进作用.以礼、仁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是先秦以来一贯的做法,而诗乐又是立德育德的最好载体.<乐记>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诗乐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德艺观.<乐记>认为诗乐给人以快乐,由于诗乐的特殊性,它对"德"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儒家反对溺音淫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点固有其片面性,却也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